香港問題卡在中歐之間(劉細良)

香港問題卡在中歐之間(劉細良)

中共外長王毅在北戴河會議後出訪歐洲意大利、荷蘭、挪威、法國和德國,本來是要為武肺重創各國經濟擺出友善姿態,但所到之處都受到質疑,王毅到訪意大利這個一帶一路橋頭堡,以為可以取暖,殊不知受到外交冷遇,羅冠聰獲「跨國議會對華政策聯盟」(IPAC)17位意大利議員的協助,在8月25日遞交抗議信給外長迪馬約,警告西方國家需警惕中共滲透及擴張本質。羅冠聰還在雙方會面的場外現身,呼籲關注香港人權問題,獲意大利傳媒重視程度蓋過王毅與迪馬約會唔。

美國能否組建同盟成關鍵

王毅下一站是德國,也是今次外訪重頭戲,德國是歐盟領袖,在中美新冷戰格局下,默克爾動向至為關鍵,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三星期前發表「討共檄文」,聲稱要聯合自由世界合作對付中共,但特朗普在北約軍費問題上糾纏不清,同德國關係冷淡。上周《紐約時報》健筆Thomas Friedman便以此為題,認為中美冷戰美國勝敗取決於能否同德國聯手,他引述《The Rise and Fall of Peace on Earth》一書作者Michael Mandelbaum的分析,指美國在20世紀三大衝突:兩次世界大戰及冷戰均能獲勝,「是因為我們是最強大同盟的一部份。我們很晚才加入一戰同盟。加入二戰同盟則沒那麼遲。打敗蘇聯的冷戰同盟是我們組織的。這應該是我們與中國打交道的模式。」

Thomas Friedman一針見血:「如果我們讓這成為美國單獨對抗中國的故事—目標是讓美國且只讓美國恢復偉大榮光—那我們就輸了。如果我們讓這成為世界為了21世紀公平公正的商業規則而對抗中國的故事—那我們就能讓北京屈服。」講到尾,他就是要求美國要看高一點,不能只盯着中美貿易協議,採購多少大豆粟米,准許投行獨資在內地經營財富管理,或開放美國科技企業進入內地市場等,而是拿出「聖杯」來,究竟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其道德高地何在?如果是冷戰,就必須要出師有名。香港問題,正是文明衝突的典型而非純粹大國之間的利益矛盾,中共在世界疫情高峯之際,悍然出手終結香港高度自治,如果這樣可以「過骨」,西方世界的核心價值何在?這一點美國與歐盟及五眼是完全一致的。

王毅出訪所獲的冷待,說明在疫症蔓延肆虐下,國際社會不敢與中共走近,因為中共在西方社會的形象已經變得很惡劣,獨裁政權只懂自欺欺人,自吹自擂,以為風光這邊獨好,可以繼2008金融海嘯後,趁另一次世界危機又再推進一步,擴大中共的滲透力。

中共現時仍然相信中美冷戰只是共和黨鷹派及特朗普在攪局,他們幼稚地認為一旦拜登當選,只要給他些少甜頭,一切又回復正常。這種想法不就是當年他們期望親俄生意佬特朗普打敗希拉莉嗎?他們甚至認為歐盟眼中只有商業利益,不會聽美國同中共交惡,只要擺出一副和善姿態,歐洲就會立即「歸隊」。

換上了羊皮的戰狼,究竟還可以愚弄世界多久?很快,他們就發現在受制裁的「中交建」這間中共版「東印度公司」負責的一帶一路工程項目寸步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