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爭議】
【本報訊】為唆使全民參與漫無目標的普及社區檢測計劃,政府沿用硬銷港區國安法的手法,豪花258萬元在昨日多份報章刊登頭版廣告宣傳計劃。政府稱,接受預約的最初11小時內,有22萬人登記。記者發現,網上登記只需填寫身份證號碼即可預約,系統無法識別登記人身份真偽,預約人數隨時遠高於實際參與人數。
港府昨在多份中文報章刊登頭版廣告,籲市民參與檢測,包括《明報》、《星島》、《東方》等11份報章,唯獨本報除外。政府發言人指,廣告涉及開支約258萬元。截至昨傍晚5時45分,有22萬人登記參加。
周二開始的檢測計劃由昨早7時起開放預約,登記人士需輸入身份證或出世紙號碼,然後輸入姓名、電話號碼、選擇檢測中心及時段。提交資料後,約一分鐘後便會收到短訊通知,顯示預約時間及一串參考編號,代表預約成功。
記者嘗試登記,發現存在漏洞,登記系統僅要求預約人士填寫身份證號碼,即任何人士均可使用不屬於自己的身份證號碼預約,有可能被人濫用,達到篤數效果。同時,只要輸入某人身份證號碼,就可得知他有否登記預約檢測。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指,登記預約系統缺陷在於不設身份核對機制,單憑身份證號碼就可登記。較理想做法是透過身份證號碼等個人資料,創立用於登記系統的賬號及密碼,如同加設一道關卡,避免透過身份證號碼就可以直接使用系統。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郭家麒質疑,「係咪有可能會藉此篤數?一早已有三萬人登記,照正常無咁熱烈,呢三萬人係咩人?」今次預約登記系統由創科局負責,郭家麒認為出現如此重大漏洞屬大意及兒戲,「相當低檔次」、「會被人笑」,亦擔心被濫用篤數。
荃灣區區議員譚凱邦估計,建制團體會動員登記,相信有一定人數報名。尤其中資機構人士,可查核僱員有否報名參加,變相造成壓力,令自願檢測變成強制檢測計劃。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回覆查詢時,未能回應為何輸入身份證號碼便能預約的問題,僅稱系統不接受重複預約,又聲稱預約系統及相關安排均已通過第三方的私隱評估。
檢測計劃面對多方質疑及批評,公務員事務局長聶德權昨在電台節目上反擊,指部份批評者本身有政治目的,「如果本身有政治目的,係咪都會攻擊你」,又指批評者是對計劃內容不理解,「或者對計劃喺整個防疫工作扮演咩角色都唔掌握」,質疑者是「見樹不見林」。
聶續稱,檢測計劃是為日後防控疫情做預演,若日後再爆發疫情,「唔使下下透過閂關口、嚴控社交距離閂晒啲場所生意,而係透過加強追蹤同埋快速大規模檢測去防控疫情,對將來防控疫情作好準備,有幾重意義」。他又指,由於單次檢測的有效期只有7至14日,全民檢測或再多次推行:「做完一次,隔咗一段時間又再做第二次,不停覆檢。」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質疑,本港至今三波疫情都由輸入個案引發,首兩周以三天平均數計算,確診個案上升16倍。若邊境持續有漏洞,造成多源性輸入及社區到處火頭,不可能單靠大規模檢測控疫。他強調,全世界沒一個國家可靠單一方法控疫,香港須吸取教訓,修補邊境防控漏洞,包括豁免檢疫人士、轉機安排、船員交更、檢疫設施等,「如果唔係唔使等到冬季都可以有第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