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有「港版納指」之稱的恒生科技指數昨日「滿月」,期內累升近9%,跑贏恒指同期的2%。資金繼續戀戰一眾科技股,加上市場憧憬今日首隻科指ETF登場,科指昨日升265點,收報7540點。同時,放榜後的小米(1810)獲資金追入,勁升11.4%,成交達116.8億元,為成交最活躍個股。
在30隻科指成份股中,昨日有24隻錄得升幅。除了小米,眾安在綫(6060)績後亦受追捧,炒高22.9%,報53.75元,為升幅最大科指成份股。科指權重股美團(3690)飆4.7%,報271元;騰訊(700)及阿里(9988)各升1.2%及0.1%。北水亦有貢獻,小米、騰訊及美團合共有逾22億元淨流入;全日淨流入則增至逾42億元。
科技股除了因資金長期湧入而造好,亦受惠於包括ATMX在內的股份月內派成績表後,市場對業績勝預期的追捧。本報統計科指成份股於8月份的表現,當中仍以行業龍頭較突出。截至昨日收市計,小米及美團表現不相伯仲,8月份單月分別累升44.1%及41.2%,為升幅最大首兩位。京東(9618)亦發威,月內累升逾三成。騰訊稍微「啞火」,月內僅累升4.5%。
中薇證券研究部董事黃偉豪表示,市場對美團的炒作是「幾over」,但現時投資者對科技股的看法並非只以升幅及估值衝量,反看重其盈利增長能力,加上市場無其他板塊可取代,故資金繼續追買。他指,小米的值搏率較美團高,因公司轉型、於物聯網發展等的潛力未完全反映在股價,估值上調空間較大。他又指,行業前景較大的隱憂是企業「被美國點名」,除了拖累業務發展,亦令板塊氣氛轉變。
今日掛牌的南方東英恒生科技指數ETF(3033),為科指發佈後首隻追蹤該指數的ETF,起始價格約7.5元,每手交易200股,入場費1,500元,管理費為0.99%。南方東英指,該ETF已獲2,400萬美元的初始投資。另外,恒生投資管理推出之恒生科技指數ETF(3032)將於9月4日上市,發行價約7元,每手交易200股,入場費1,400元,管理費為0.55%。黃偉豪指,首隻科指ETF應市除了帶動市場氣氛,成份股將有被動資金追蹤,相對現時僅予投資者純粹投資參考,影響力將大增。
大市方面,恒指昨跌210點,收報25281點;國指跌98點,收報10201點;成交1,506億元。另外,港滙持續在7.75強方兌換保證水平徘徊,金管局再度接錢,最新一次是於本港時段買入美元,沽出34.88億港元,銀行體系結餘將於下周一增至1,919.05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