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視5年來首扭虧 王維基:兩大超市想抄都抄唔到

港視5年來首扭虧 
王維基:兩大超市想抄都抄唔到

【本報訊】港視(1137)苦盡甘來,最新中期業績錄1.09億元盈利,是自2015年轉型網購業務以來首次賺錢。港視創辦人王維基指是公司「五年來的累積成果」。期內定單總商品交易額(GMV)按年激增1.14倍,達27.47億元。

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林少陽估計,港視的GMV佔本港市場僅2%至3%左右,惟處理零售商品的物流能力已屬本地最強;現時港視已踏入規模效應階段,長遠盈利或達10億元規模。

港視今年上半年表現突飛猛進,收入較去年同期飆升1.14倍至13.4億元,已相當於2019年度總收入的近九成五;最搶眼是按年轉虧為盈,錄得1.09億元純利。即使撇除當中來自政府的1,630萬元補貼,仍達9,300萬元。

年內增外賣 推電子錢包

從港視收入來源分析,來自其他商戶的「特許銷售收入及其他服務收入」,成為港視業績成長的新動力,相關收入在期內達4.05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上漲1.93倍。換言之,港視除了自營採購的網購業務了得,讓其他品牌進入其網站的「出租」業務亦成形。

港視創辦人兼副主席王維基直言,疫情非公司轉盈主因,而是公司五年來的建設及累積客戶的成果;他笑指:「第日會行多咗商場,但未必喺商場買嘢,現在半夜三更都可以網購。」公司亦公佈下半年GMV目標為28億至30億元之間,與上半年相若。

雖然本港兩間連鎖式超市有加入網購市場競爭,但王維基認為它們成績未如理想,因它們採用一貫手法營運網購平台,當每件商品單價低至十多元一件兼靠人手調配出貨,成本過高,不能成為可行且長遠的模式,他直言:「冇可能抄到我哋,如果咁簡單一早抄咗!」反觀港視根據過往營運資料及運用大數據分析,設計大型自動化的執貨配送中心,以達致效率及成本效益的準則來建立;至於香港以外有規模更大的電子商務企業,他亦表態不怕「過江龍」來港競爭。

專家:港視市場遠未飽和

港視短期內沒有再集資打算,派息要觀察公司發展,到年底時會考慮。今年內港視增設外賣功能及推出電子錢包,並計劃進軍海外及全球市場,未來半年會在全球設立兩至三間海外分公司,向海外不同地方推廣公司系統及解決方案。王維基指出,公司會申請第二輪保就業計劃,現員工數目1,800人,較6月份時1,555人增多。

港視昨日公佈業績前逆市升1.1%,收報9.56元,市值高達87.11億元。假設下半年與上半年同錄1.09億元盈利,按此計算的市盈率約為39.96倍。林少陽表示,通過網絡方式經營零售的企業可視為科網股,「如果美團(3690)係(科網股),咁港視都係」。相信港視市場遠未飽和,估計即使高速增長,仍需五至六年後才見頂,屆時盈利規模可達5至1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