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涌貨櫃碼頭工作環境惡劣,有吊機手指,2013年碼頭工人罷工後,外判工的福利、待遇及工作環境至今沒有大改善,即使公司容許吊機手到洗手間解決大小二便,但因輪候需時,不少人繼續貪方便在高空解決。
吊機手阿強指,目前於葵涌貨櫃碼頭的吊機,主要包括岸邊吊機(又稱塔機)、龍門架吊機、鷹式吊機及伸延式貨櫃吊機(又稱象式吊機)。其中以高達16層的塔機技術要求最高,因此薪酬亦最高,每更12小時約1,200元,龍門架吊機則每更近1000元。
早前確診的兩名吊機手,有傳為外判工友,有工人指曾駕駛該吊機的機手需隔離,其間並無支薪。阿強透露,吊機手分外判及直聘,其中外判佔三成、龍門架則六成,鷹式吊機及象式吊機則全數外判。外判及直聘員工的工時及福利差天共地,直聘員工採月薪制,每天工作八小時,享醫療保險、有薪病假,外判工是散工制,「手停口停」。
2013年碼頭工潮後,容許機手到地面解決大小二便,但需事先以對講機通知,一般需時10分鐘。然而吊機與洗手間有距離,加上吊機及龍門架分別距離地面逾百呎及60呎,有機手選擇不落地面繼續高空解決,「你會唔會行咁多級樓梯為咗去個廁所?開大(大便)都會落返嚟,但細(小便)嘅唔會囉!」另外,由於機手膳食時間僅15分鐘,而外判工亦不獲准於高峯時間到飯堂堂食,因此機手只能於離地68呎的駕駛艙進食,情況與罷工前無大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