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關注學童網上學習的健康(鍾孝倫)

請關注學童網上學習的健康(鍾孝倫)

本人是屯門一所小學學生的家長,有兩名分別就讀小一及小三的兒女。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8月3日宣佈全港學校可按原先擬定的日期展開新學年,但不能面授。他又表示,學校在過去幾個月停課期間,在幫助學生在家學習方面累積了相當經驗,相信可以暫時在新學年「以不同形式」帶動學生在家學習,教育局會繼續為學校提供支援。

如今快要踏入9月開課日,全港有很多學校都為家中學習訂下授課方案,大都採用網上實時教學,然而,似乎並未就學童暴露於螢幕前時間的影響作出相應的風險評估。根據香港法例第509B章《職業安全及健康(顯示屏幕設備)規例》,僱主必須為僱員使用屏幕設備作出風險評估,否則屬違法。相信上述法例的背後精神,是為了保障僱員的健康,亦即是社會早有廣泛共識,屏幕使用會對視力健康構成損害。

但教育局由8月宣佈遙距學習之後,從未就兒童使用屏幕向專家(眼科醫生、學術機構等等)徵詢專業意見,作出相關風險評估及為學校訂下指引。就以本人兒女就讀的學校為例,現時公佈的實時授課時間,是由早上8時10分至下午1時,雖則期間有短暫休息,但一天接近5小時的螢幕時間,實在遠超過醫學界建議的標準。

本人與多位家長討論過實時教學之事,大部份家長都對實時教學安排感到憂慮。事實上,楊局長在8月的公開言論只是希望學校可以在新學年「以不同形式」帶動學生在家學習,並沒有強制要求學校進行實時授課。我明白在考慮眾多方案選取最合適的方案是困難,然而,將不合理的方案排除於考慮之列外倒是很容易。舉例,在大饑荒中,任飢民肚子怎餓,亦不會考慮進食有毒菌類。同樣,學校在考慮學生在家學習的方案時,也不應該將損害學童健康的方案列入考慮之中。

預錄影片配導修課更具彈性

事實上,「在家學習」不必完全模仿面授模式進行實時教學。相信大家對大學遙距課程必不會陌生,在資訊科技未如此發達的年代亦已在進行。遙距課程都是將學習材料預先發放給學生,讓學生先行自學,然後舉辦導修課(Tutorial)供學生發問或老師作出更深入的講解。中小學在家學習其實亦可依樣畫葫蘆。

本人提議學校為學童發放時間較短的教學影片及紙本教材,學童可根據自己情況需要,分開時段觀看,可減少對視力造成的傷害。而且,老師預先錄影,可騰出時間在課堂時間為家長及學童作出其他支援。某些家長若情況許可,亦可根據學童的功課作業評估子女的學習進度,若子女學習進度未如理想,都可以陪伴子女重看教學影片,家長更能掌握學習進程,有助家校合作,加強學習成效。此外,老師可以定期為學童進行實時導修,讓老師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及讓學生就學習困難提問。老師亦可藉此分辨出有更大學習需要的學生,可為這些學童提供額外輔導。

學童健康比學習知識更為重要,人生流長,學習機會多的是,然而視力受損,將無他法彌補。本人希望傳媒能就此事宜向教局作出查詢,並以傳媒之力,喚醒公眾對學童健康的關注。

鍾孝倫

學生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