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教育局透過「自願送審」機制大幅「河蟹」高中通識教科書,本報發現初中通識科以至生活與社會科(生社科)教科書亦全部不能倖免。有生社科教科書在今年的「重印兼訂正」版本中,刪去警察向示威者噴胡椒噴霧的漫畫,又將普選的意義由「提升市民對本地的認同」改為「提升市民對香港特區的認同」。有書商指出,「重印兼訂正」一般只會改錯處而不會改換用詞。有通識科教師認為,相關資料明顯因觸犯政府禁忌而被刪。
通識科為核心科目,除了初中通識科教科書外,初中生社科教科書同樣有助學生銜接高中通識科。生社科與其他科目一樣,教科書需送交教育局審閱。本報檢視教育局「適用書目表」,發現多本生社科教科書過去一年間「重印兼訂正」,內容多處被「河蟹」。
其中由名創教育出版的《探索生活與社會》,「維護社會核心價值」原版開首有兩幅漫畫,其中一幅顯示一群示威者高舉「捍衞言論自由」和「示威無罪」橫額,三名警員分別用胡椒噴霧噴向示威者、手持警棍,以及用「大聲公」高呼「不准示威,否則拘捕你們!」書中要求學生回答「以上社會存在什麼問題?」和「若你生活在以上社會,你會有何感受?」兩條問題。修訂後上述漫畫被消失,只餘有關貧富差距的漫畫。
同一本教科書中,在「維護自由發表意見的權利」章節,原版一幅漫畫中,課室白板上寫上「反對班會私下決定旅行地點 毫無諮詢!黑箱作業!」字句。惟修訂後「黑箱作業」字眼遭刪去,改成「爭取公開討論」。
明報教育出版的《生活與社會.香港的經濟表現》,提到自由行帶動本地經濟,描述自由行來港大手購買奶粉等日用品,影響市民生活。今年重訂後只剩兩句簡單概括,並增加自由行減少令本港零售等生意受挫的數據。
毋須送審的初中通識教科書亦有修改,其中雅集去年才出版的《雅集初中基礎議題系列.全球化》,提及世界各地互相影響的例子時,包括「自由、民主等西方思想傳播到世界,推動各地的政治運動,如『阿拉伯之春』」。該書一年後即重訂,刪去上述內容。
教協副會長、通識科教師田方澤認為,初中生有足夠分析力處理及討論具爭議性時事議題,香港核心價值單元涉及集會自由,而警隊向示威者噴面等處理示威的手法限制集會自由,以此討論屬合理,惟相關資料明顯觸犯政府禁忌,刪除是刻意回避事實。田又稱,公安條例限制集會自由的爭辯一直存在,雖然過去一年教育界瀰漫白色恐怖,警權議題變得敏感,「但未去到要刪走教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