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世界變了,老實說,十多年前我在金融風暴中畢業也沒想像過加入飲食界。
張司長早前化身搵工KOL,覺得僱主最看重態度,叫年輕人不要太揀擇並放下身段,在履歷上有耐苦的工作經驗就可能會打動僱主。
他的道理說得半點也沒有錯。
這金科玉律他大可以對自己的兒子說,也可以對他孫子和後十八代說;但作為一個自命亞洲頂級都會的高官,對着應屆大學畢業生,他這個言論把香港的悲哀刻劃得清楚。
香港,一個未出生要揀幼稚園,學琴為升中學,讀大學為了幫地產商打工,活着為了供樓的福地;你叫一個飽讀歷史的三大畢業生找一份不需要學歷的工作?
他怎樣跟他媽交代?他怎樣跟供他讀廿年書的納稅人交代?他的內部收益率(IRR)如何埋單?
在司長眼中,年輕人只不過是勞動力,不是他們口中的未來。他和伍女士以至政府,已經放棄了香港的未來。
我們要管理好的期望,不是大學畢業要洗碗,而是香港的未來。這個曾經輝煌的城市,掌握在一個不懂用八達通的特首、不明白就業市場艱苦的司長、不知道有工人要露天午餐的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等人的手中。這些精英只懂炒劏房搞秘撈,河蟹歷史及通識科,收幾十萬一個月寫吓網址。他們的冷血和無能一而再暴露於逆境之中。
這些傑出的領袖,如果現在去找工作,我怕連SHL,Cut-e或HireVue之類的第一關也過不了,因為可能連打開程式也不懂。
我倒想看一下這些官員如何帶着良好的「態度」去洗碗,「不要太揀擇」地在公廁午餐或「放低身段」去倒屎!這樣可能可以「打動」他們的僱主——香港納稅人們——覺得他們有上進心!
莊逸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