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局混亂,與其坐困愁城,香港有意移民者眾,體壇中人又何嘗不欲外闖見識世面?惟他們不單要忍受異鄉的孤寂,言語不通、競技水平差距、文化不同統統成路上阻礙,然而25歲的手球港將謝永輝去年「膽粗粗」赴法國巴黎工作假期,不諳法語的他加盟當地業餘球隊訓練,成歷來外流時間最久的香港手球員。一年轉眼過,法國之旅於疫情下戛然結束,回首留法歲月有甘有苦,謝永輝眼界大開,「唔好未試過就話唔得」。
記者:洪量丰
攝影:蘇兆麟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以往手球港將最多數人聯群赴中國、日本等地跟操訓練數月,但單獨外流整整一年,謝永輝可謂第一人。讀大學時他曾到法國跟操兩周,但時間太短如隔靴搔癢;去年夏天他大學畢業,不甘留在本地球壇打滾,這位亞運代表再次萌生出國打球的想法,「啱啱畢業時都仲未返全職,當時仲想打亞運,但我諗如果咁樣喺香港打好難捱三年,就諗吓有冇其他方法可以打吓波。」結果他聯絡上當年跟操的法國球隊,輾轉便以工作假期方式帶上積蓄赴法尋夢。
法國乃傳統手球強國,男子隊歷來六奪世錦賽冠軍,香港球壇水平自然難比,謝永輝雖為港隊代表,但他到當地僅能加盟第五級別的業餘地區球隊,他指一來兩地水平有異,二來彼邦場上身體碰撞多,不利較矮小的他,「佢哋體格比較強壯,對抗性非常之高,呢種碰撞喺香港係接受唔到,唔止手球,例如有次去街場踢波,啲人係會飛鏟,喺香港可能會話:『訓練咋嘛,使唔使咁認真?』,但佢哋會覺得唔認真不如唔好打。」
在球場上,他需要重新適應,在場外,更要學習融入,他自言在巴黎撞板頻頻,求職連連碰壁(見另文),單是開通銀行戶口已折騰多時,「經理話我唔識法文,所以唔幫我。」他如普通遊客一般被偷手機、街頭被騙,即使出發前早曾預計,但諸事不順,夜闌人靜越覺孤獨無助,在低谷中手球操練頓成心安處,「我生活上冇乜發洩嘅空間,練波嘅時候就係最輕鬆。」 以往在港連同球隊、校隊和港隊在內,他每周起碼訓練三課;法國球隊則每周四晚恆常操練,外加周末作賽,相較在港營役分心,他指留法一年,他反學會專心一致對待手球,「佢哋一晚只會做一件事,冇香港人咁多嘢分心,香港有太多取捨,佢哋就覺得手球就係娛樂,香港有時調轉,冇嘢做先去練波。」
留法半載,正當其生活和手球漸上軌道之時,三月武漢肺炎開始於法國爆發,月中巴黎封城,礙於香港疫情又趨嚴重,他延至六月底簽證逾期才回港。球齡超過10年的他天天生活與球為伴,自閉隔離幾月如同放一場大假,回望法國高低點滴,他在生活掙扎中脫胎蛻變,心裏盡是感激,他寄語有能力又有志外闖的後輩要放膽前行,得到的總比失去多,「有太多顧慮就會冇晒行動力,唔好未試過就話唔得。如果我一開始好驚,咁就冇咗呢一年嘅經歷,所以想做就試吓,冇嘢輸㗎,最多都係輸一年時間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