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輩前輩輩 - 邁克

前輩前輩輩 - 邁克

前輩才女這封號其實有點騎呢──配稱才女的哪一位不是前輩,八十年代打後下海的粥粥群雌,寫得虎虎生威的雖然不少,但嚴格來講已經見才化水,要組織「七好文集」那樣繽紛熱鬧的專欄不可能了。加入馮君八卦陣活捉中州派的這位,我第一次拜讀她的作品,不但簽署的是另一筆名,連「才女」都尚未在口腔流行哩,名副其實前輩中的前輩,借用國歌修辭,直頭「前輩前輩前輩輩」。那時香港有家高原出版社,鎮社之寶是徐速的《星星月亮太陽》,電懋公司分上下集把它搬上銀幕,三大花旦尤敏葛蘭葉楓破天荒領銜主演,鋒頭一時無兩,散場後小影迷意猶未盡,去友聯書店找原著研究度成肉身的銀河系天象,自此養成收藏高原叢書習慣。徐先生另有一本《櫻子姑娘》,啟發了我對東瀛的想像,縱使限於先天條件欠缺追求日本妹意欲,莎喲哪啦倒揮之不去。

先排家居隔離天天看光碟,當中有一部荷里活歌舞片《花鼓歌》,公映時毀譽參半,和吉隆坡老友聊起他認為原著更好,那本小說就是高原出版的。年月久遠,依稀記得擁有的是腥紅色絨面精裝本,再想,懷疑記錯了,應該是熊式一的《天橋》。才女當年是後起之秀,甫登場就與名家平起平坐,犀利可見一斑,隔了幾年讀到她神采飛揚的專欄,換了筆名的緣故,初初還不醒水甲即是乙。一九七六年四人幫倒台,《明報月刊》登了一篇她的還鄉記,比安東尼奧尼紀錄片《中國》捕捉的更精細更情意綿綿,在我心目中的地位,高過令她永垂不朽的電影劇本── 電視連續劇不敢講,因為不在香港,沒有機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