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拒絕與11名被制裁中港官員「斬纜」,而可能落入美國第二輪制裁清單的金融機構,不僅限於銀行,範圍可覆蓋證券、外滙、期貨及中介經紀活動等投資機構,何謂保持重大交易亦由美方定義。與打工仔一樣,高官按例亦須參與強積金(MPF)或公積金(ORSO)計劃,制裁令下,其戶口可能因受託人、基金公司或產品發行商,涉足美元資產或投資經理是美資機構而受到牽連。
有不願具名的強積金業界憂慮,強積金條例下,受託人不能如銀行般,自行暫停受制裁高官戶口,而投資過程亦難完全迴避美資公司參與或投放美元資產,倘美國強硬演繹執法,這些退休金戶口有可能違反制裁規定,為免觸礁,現階段會率先「查倉」鎖定相關資產再謀定後動。
現行條例不容許強積金計劃成員,於65歲退休前提取強積金,即受制裁人士相關戶口不能隨便暫停,受託人亦有責任繼續為其處理每月供款。
積金局發言人回應查詢時表示,美國單方面制裁措施對本港並無法律效力,該局正與相關金融監管機構緊密聯繫,並注視措施會否對強積金制度運作帶來影響,重申所有僱主、僱員和自僱人士都必須遵循參與,服務提供者亦需依例按宏觀環境評估,制訂適當措施。政府發言人對有關查詢,至昨晚未有回應。
政府2016年起委託BCT銀聯、中銀保誠及永明金融為公務員的強積金及公積金計劃受託人,不過僱員供款部份可透過自選安排(俗稱半自由行),再揀其他服務供應商。
三間受託人中,BCT銀聯屬全華資機構,中銀保誠為中銀香港及保誠「中英合資」的機構,永明則是加拿大永明人壽保險全資附屬公司;目前雖然只有中銀保誠提供美國股票基金,但除非客戶選擇中、港、亞洲等股票基金、港元基金、保守基金或人民幣債券基金,否則餘下大部份產品均持有美元資產,包括混合資產基金如「懶人基金」,亦多持有美國國債。
業內人士估計,外資受託人或因母公司壓力需就制裁措施採取行動,以最極端情況估計,「上至受託人、基金公司,下至基金買緊嗰隻ETF(交易所買賣基金)發行商,都可以受到牽連」。就算戶口投放不涉美元資產,但受託人委任進行投資的獨立基金經理,亦未必可避開美國「成份」,以BCT銀聯的港元債券基金為例,投資經理便是美資摩通資產管理,根據首季基金表現報告,基金所持的定息證券中,亦有0.3%屬北美公司發行。
為安全計,受制裁人士可考慮大部份資產均投資以現金為主的港元貨幣市場基金、或港元計價的人民幣債券基金等作為「救生圈」。
BCT銀聯回覆本報稱,正研究美國相關制裁內容,不便評論。永明金融發言人亦對事件不予置評,中銀保誠未有回覆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