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否因為武肺肆虐,大家多了時間在家,高達模型近來十分搶手,受歡迎的款式往往賣斷市。記者也多了在YouTube看模型片,留意到一條叫做「N Maker」的頻道,影片中精心製作的模型配合專業級的拍片手法,除了靚,還很熱血勵志。唔係誇張,不少影片都有過10萬view數,其中2016年的「鐵血之孤兒」一片更過130萬。我們找來影片製作者、模型師熊沛文(Adam),傾傾模型經,分享砌模型和拍模型片的心得。
「我覺得砌模型,除了完成品,製作過程都好值得去注視和欣賞。」不需要懂得砌模型,看Adam的片你也能感受到每個細節的美感。看着一款模型由簡單的素組(未作上色加工的組裝),經過打磨、刻線、上色等工序後改頭換面,變成屬於個人創作的作品。
以影片「RG EVA-01」為例,如果只看最後製成品,可能會忽略了作為配角、倒在地上的使徒和發射台,在影片中看到黏土雕刻、用鋸和打磨機加工的過程,有砌過模型的人自然知有多厲害,就算對模型玩具不甚了解,也會反過來被影片中的過程吸引,更加關心製成品。
Adam是全職模型師,主要做模型代工和開模型班教人砌模型。部份影片的主角是做給客人的作品,製作可能數星期內完成,但拍片、剪片都是他一個人負責,一拍片時間就要加倍,但他仍然很堅持製作影像作品,「模型師或者其他技藝可以單純好叻,唔一定要拍片。我拍是因為覺得一個作品稱得上是一個作品,除了表現到你的技術,還可以將自己的訊息和故事放入去。」
對於記者這些入門玩家,Bandai點出就點砌,就算上色也是跟官方建議照做,但當你看到Adam等模型高手的作品和心機,也會承認模型是一種創作,可以表達創作者的心境。Adam 三年前的作品「不要死,活下去」得到了GBWC 2017香港區公開賽第三名,以《鐵血的孤兒》中的巴巴托斯高達從下而上被巨大MA刺穿手臂但仍奮力抵抗的情節做靈感,YouTube文字描述寫道:「獻給所有為生活努力的人」。
2019年參賽作品《出發》,他直言是受到社會運動影響,「我沒有甚麼可以做,所以將情感放在作品上。」作品有一台巨型高達和一個正在走上駕駛艙的駕駛員,他想到「很多普通人平凡地過活,卻心繫大是大非的局勢中」,於是塗黑了這位駕駛員,用他代表每一個平凡人,「世界再不需要那個英雄,需要每一個人的改變和集結」。
也有網民批評砌模型不應扯上政治,Adam卻認為創作就是將自己的想法和作品連繫,「在那個時間,你的想法牽涉到那個範圍,就會有相關的思緒在其中,做一件合人心意的事會被罵,不合人心意的又會被罵,不如做一件合自己心意的事,做一件對得起自己的作品。」
或者大家會覺得Adam很有藝術家脾氣,他的創業過程也的確和其他藝術人相若。大學畢業後從事圖像設計工作,覺得工作和性格不合,五年前辭職後想到平時也有兼職幫人砌模型,就決定用積蓄開設工作室當模型師。「也不算毅然,做設計人工不高,設計人都想有個studio,唔算諗得好詳細。」
想法率性,但實行起來,當模型師的工作和砌模型一樣也需要紀律。「任何事情當它變成工作時,都需要工廠大媽式的工作效率,才可以令事情做得好。」幫客人砌模型之外,還要花時間在營運社交媒體、教班等等,砌作品的時間少之又少。
這樣忙碌,還要額外拍片,想到也覺得累,但Adam覺得有追求就不會厭倦,「模型世界好大,可以追求不同的層面,重點是覺得自己不夠,你的技術或者未去到那個層面,但眼界要去到。」說得很玄妙,但也和人的惰性有關,實行時總會比構思時懶惰和軟弱,原本想噴油上色的模型,最後變了貼貼紙算數。當然你可能會話,砌模型啫?唔使咁辛苦呀?但當你在技術和眼界上都不自覺地有顆追求的心,那就是創作的開端。
記者:司徒港燊
攝影:潘志恆、伍慶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