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產雙面諜」案有新進展。該案除了被告馬玉正,原來尚有一名同謀曾派駐香港,隸屬反共組織,是國安當年接觸馬玉正的真正目標,惟此人因患上認知障礙而未被起訴。本報按控罪書描述追查,發現從年齡、出身、工作履歷、以至刑事紀錄,均指向90年代海外民運組織核心人物、活躍於美國華人社區的移民顧問馬大維。根據聯邦調查局取得的資料,馬玉正2001年在香港酒店與中國國安人員會面,並點算對方提供的五萬美元,同場向國安提供機密資料的正是馬大維。
記者:林偉聰
美國當局在馬玉正的控罪書指,他與一名和他有血緣關係的親屬串謀犯案,並在控罪書中稱該人為「同謀1號」,但未有公開名字。
控罪書指「同謀1號」在中情局任職時擁有「最高機密」的權限,他的參與不下於被告,例如曾一同出席2001年在香港一間酒店房間與中國國安人員的會面,收取對方5萬元美金(約39萬港元);亦曾應國安要求,辨認五名中情局(CIA)線人身份,2009年更親赴雲南,與國安接頭人會面。
控罪書描述該名同謀年屆85歲,上海出生,1961年到美國,1967年加入中情局,並在1971年至1982年出任情報人員,經常派駐海外。至1983年,「同謀1號」因被發現利用官職助中國公民到美國而辭職,返國在洛杉磯居住至今。
記者根據控罪書對「同謀1號」的描述追查,在一個懷疑屬於馬玉正的facebook賬戶,發現他的一位居於美國洛杉磯親屬、華人移民顧問馬大維(David Ma),與同謀的背景有多處脗合。
馬大維活躍於美國華人社區,1934年在上海出生,年齡約85歲,1950年舉家移民香港後,約1957年隻身到美國,與馬玉正一樣落戶夏威夷。
馬大維畢業後獲邀加入美國國務院工作,1970至1983年間先後被派駐緬甸、香港的美國領事館,並於1982年辭職,返回洛杉磯後隨即成立「美亞法律事務所」,其工作履歷亦與控罪書所描述脗合。除背景脗合,「同謀1號」身份最矚目之處,在於馬玉正向假扮中國國安的美方卧底披露,國安起初接觸他的真正目的其實是接近「同謀1號」,因他是一個反共組織的成員。
翻查資料,馬大維90年代初正是海外民運組織「中國民主陣線」的成員,1998年更有份籌組「中國民主運動海外聯席會議」,擔任外交工作委員會主任,曾與會議主席魏京生一同外訪,屬早年海外民運組織的核心人物。
馬大維1997年成立「中國民權黨」;資料顯示,直至2008年,即控罪書指案中同謀與中國國安在香港進行情報會面後七年,馬大維仍有以中國民陣元老身份出席洛杉磯的民運活動,曾與王丹、楊建利等人同場。
雖然暗中與中共合作多年,但馬大維對外仍維持支持民主的形象。2014年香港發生佔領運動,馬在一個時事論壇指港人以和平方法抗議政府無視基本權利,對他們表示敬意。
根據馬大維家人的社交媒體,馬近年患上腦退化症。記者以電郵向馬大維本人及其家人查詢,未獲回覆。
曾與馬大維共事的民運人士魏京生向本報表示,已十多年沒與馬大維聯絡,指一向知道海外民運人士中有中共間諜,對今次案件不感驚訝;但由於難以取得足以起訴的證據,只能「私下告誡同道,不要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