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早前推出多款擔保貸款計劃,透過銀行支援中小企;惟有業界人士稱,多間銀行在審批取態上有所不同,令他們大受困擾。有大型銀行職員坦言,由於經濟欠佳,銀行為免承受較大借貸風險,就算審批八成或九成信貸擔保貸款,亦較以往嚴謹。
記者:潘 曦
佐敦S2鐵板燒老闆鄭偉樂向本報稱,由於去年社運及疫情影響,食肆生意轉差;去年政府推出九成信貸擔保計劃,遂滿心歡喜到中銀申請,以維持公司現金流。怎料中銀經理卻指未能為其辦理相關申請。鄭偉樂指:「冇解釋原因,總之話搞唔到;之後反問我有冇磚頭(物業)可以抵押,有先肯借。」
其後他轉到創興銀行申請,惟該銀行原來沒參與該融資擔保計劃。拒絕坐以待斃的鄭偉樂,2月以奇招自救,推出「鐵板到家」服務,安排師傅上門到客人家中製作鐵板燒;輾轉捱到5月,鄭偉樂到恒生申請新推出的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終成功獲批。
不過,鄭指一般情況下,在百分百信貸擔保計劃中,借貸人可申請「租金再加上人工支出乘以六個月」的貸款額;然而恒生只肯借出「租金乘以六個月」貸款額,即30萬元。他曾追問原因,惟銀行未有進一步解釋原因。現時店舖租金連人工雜費,一個月開支已約26萬元,他希望政府再出招,讓中小企能重複申請百分百擔保貸款救急。
另外一個向銀行申請信貸擔保計劃、惟同樣被拒的中小企,是專售智能頭盔的Daniel;其初創公司去年欲向銀行申請八成信貸擔保,被多間銀行拒諸門外,「佢哋一開口就問有冇物業做抵押,冇就借唔到」。Daniel續稱,過程中有中資銀行提出,只要他及生意拍檔,向該銀行買100萬元保額的人壽保險作抵押,即可貸款300萬元;惟兩人商議後覺交易奇怪作罷。
有感香港營商前景欠佳,在銀行借貸上又連番碰壁,Daniel決定將基地移回美國,「我哋客戶主要來自美國,現在中美關係緊張,怕銀行抵制或凍結資金。種種原因下,撤資係明智選擇」。
玩具廠商的中港中小型企業國際交流投資協進會會長趙志雄指,聽聞有台山開設製衣廠的港商,去年向銀行申請八成信貸擔保,並成功獲500萬元貸款額。豈料近日銀行在沒解釋原因下,突然call loan,需即時償還全部貸款;他無奈指現時不少廠家停廠,未能提供盈利紀錄,或還款能力證明文件,已難以申請貸款,「過去幾個月都冇生意,可以畀銀行審啲乜?對佢哋嚟講有擔保計劃等於冇」。
香港按證保險有限公司發言人回覆本報指,企業遇特殊情況令審批未能通過,可透過貸款機構提出,其公司會與貸款機構商討,作適當處理。中銀發言人表示不評論個別個案。恒生發言人稱,銀行會根據按證保險公司相關指引辦理和審批,目前已聯繫相關客戶作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