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留下一個更好的世界

MONDAY:留下一個更好的世界

本來,拜恩昨天踏入42歲。但是他的生命已經永遠定格。

Kobe與女兒Gigi意外喪生已經過了差不多七個月,球迷的悲傷沉澱下來後,是時候思考「未來」——怎樣讓Kobe籃球生涯留下的價值和意義延續下去。8月23日是他的首次生忌;而洛杉磯市議會將他穿過的兩個球衣號碼「8」和「24」合併,正式把今日8月24日定為官方的「拜恩日」(Kobe Bryant Day),以作永遠的紀念。

近年一直有「史上最偉大籃球員」的爭辯,我卻覺得Kobe已經超越了這種比較。論實際功績成就,他未追得及佐敦;以個人數據看,還有得天獨厚的全能性,勒邦占士也許已超過他。但Kobe卻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他的整個人生都好像是為籃球而生。他不懈磨練自我直至巔峯,如藝術家般追求完美紀律,還有拒絕接受不可能的「曼巴精神」(Mamba Mentality),這一切已經不僅僅是冠軍指環數目,或者得分總數字所能界定,而是昇華為一種精神象徵。

從他退役到逝世,我們才驚覺無論在球場內外,都有這麼多人受着Kobe的啟發和激勵。Kobe最初打球大概沒想過要成為甚麼示範或榜樣,而只是專心致志求勝,實踐自我生命的最高價值,但正是這種最純粹的精神力,直接打動了人心。直到生涯晚期和退休後,Kobe意識到自己這種影響,於是開始拍片、著書和辦訓練學院,漸漸把自己定位為導師,傳遞經驗與思想。

Kobe的生命戛然而止,也許正提醒了我們:人生的意義,在於有沒有留下一個更好的世界給後來者。

喬靖夫

小說家+武道狂+籃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