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學生示威 - 左丁山

泰國學生示威 - 左丁山

連日外電有報導泰國大學生、中學生集體在民主紀念碑示威,提出三大訴求:(一)巴育政府下台,(二)修憲,(三)解散國會﹔巴育將軍領導的政府由軍人主導,國會由軍人派系控制,現時憲法是巴育將軍領導政變,推翻民選政府之後才修訂出來的,旨在永續軍人統治,學生的三大訴求正中巴育將軍要害,巴育那會答應!學生去年在新憲法生效後的選舉大力支持反對黨,但得選票多的候選人,竟在奇異選舉法之下,變成敗選,成為怪事。今年碰上新冠疫情,泰國失去旅遊業這個主要經濟支持,經濟急劇變壞,財政部在7月30日修訂一月時的增長預測,由預期增長2.8%下調為收縮8.5%,不少勞工失業,而國王哇集拉隆功登位後竟然留戀德國,疫情期間攜眷、妃子到德國居於豪華酒店避疫,不理國事,更令學生不滿,於是泰國學生聯盟(Student Union of Thailand)振臂一呼,便立即引起極大迴響,中學生也穿校服走出來了。

泰國警方在8月14日拘捕學生領袖Parit Chiwarak(22歲,法政大學學生),旋即准他保釋,惹來更多學生和群眾在8月14日於民主紀念碑聚集抗議。左丁山在1973年10月曾以旁觀者外國學生身份在那裏為大學生示威打氣,後來見情勢緊張,恐怕大禍臨頭,不敢再參與其他集會。大示威果然令當時的軍政府震怒,首相乃他儂下令鎮壓,1973年10月13日以十萬計學生退入法政大學(距民主紀念碑只有數百米之遙),乃他儂兒子那隆上校乘直昇機飛到法政學生運動場上空開槍掃射;次日學生操往皇宮抗議,再遭暴力鎮壓,泰國史上稱為October 14 Event,之後1974年又有10月6日的Thammasat Massacre。今年又有學生群集法政大學外示威,竟含反皇帝意味,在泰國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也容易觸犯「欺君之罪」,很可能給眾多保守人士(保皇派)與巴育政府聯手打壓,左丁山心為之危,萬望「10月14日事件」不要歷史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