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 :總辭將拿走市民的保護傘(盧峯)

蘋論 :總辭將拿走市民的保護傘(盧峯)

我們一直認為,泛民主派議員是否按人大常委會決定延任一年是個兩難的選擇;留與走各有理據,也各有不同的代價,任何選擇都不可能魚與熊掌兼得。不同民調同樣顯示,支持留下的人不少,反對延任的人也有相當,暫時還未看到那一方佔明確多數。面對這樣的兩難處境,最佳做法是「讓道理飛」,由各方擺事實講理據而不是扣他人帽子,或把該認真討論的問題變成意氣之爭。

社會需體制內外力量抵抗

應該看到,作政治判斷跟學術研究或討論不同,最重要的考慮是當前形勢與需求,若果脫離政治形勢作決定,不但會離地及流於空想,還可能對支持者及一般民眾造成重大的損害。以長期奮鬥爭取種族平權的曼德拉為例,若果他堅持視白人政府為死敵。不願跟它們的代表談判,不願考慮白人精英的訴求,南非恐怕到今時今日政治經濟仍由白人主導,又或是陷入全面內戰,不可能迅速和平過渡到穩定及有廣泛代表性的民主政體。

回到香港。當前政治形勢空前惡劣,北京政府及它的代理人──林鄭政府正在全面改變中英聯合聲明及《基本法》設定的「社會契約」,向市民的基本自由與權利發動猛烈攻勢,並開始全力開展洗腦工程,把指鹿為馬是非不分變成香港的新常態。最顯見的例子就是開始大規模審查及竄改教科書,把原本三權分立的體制改寫,把六四鎮壓的紀錄淡化以至抹掉,把過去幾年香港的本土抗爭變成沒發生過……等。此外,政府又動用200多警力到本報肆意搜查,阻撓許智峯議員以私人傳票為受害者討回公道等。凡此種種都顯示北京及特區政府視市民的基本權利與自由如兒戲,可以任意侵損扭曲。

面對這樣迫在眉睫的威脅,市民、民間社會需要體制內外每一分力量,每一個機制阻擋政府的猖狂進攻,而立法會正是阻礙政府進攻,保護市民、民間團體的重要體制。儘管泛民議員在議會中只佔約三分一左右的議席。但過去的經驗反映,只要泛民議員同心協力採取有創意的抗爭行動,再加上議會外民間力量支援,他們有能力令政府及建制派手足無措,進退失據,甚至被迫放棄原來的政策。去年反送中運動能把相關條例擱置正是議會內外結合的成果。一旦放棄議會戰線,即時失去體制內外協同抗爭的效應,讓早已大權在握的政府及建制派為所欲為,大家只有乾着急或生氣的份兒。

退一步看,立法會議員有調查、質詢、要求政府交代的權力,也能藉審議政府財政撥款影響政策的推行及優次。留守議會,泛民主派及市民不但可被動的抵擋政府的不合理施政,還可以主動出擊包括調查官員、建制派的不當行為,促使教育局官員公開交代解釋大幅修改教科書的理據,把政府的陰謀大白於人前,令學校、老師、家長、學生不會輕易受蒙騙。

被清算同路人要實質支援

若果泛民議員總辭或大部份退任,再加上大部份傳媒已歸邊受政府左右,公眾及輿論根本發揮不了多大壓力,甚至輕易被「溝淡」。於是,很多疑案、醜聞都變成不清不楚的懸案,無法追究之餘還長期遺毒社會。

另一方面,「抗暴之戰」正進入大清算階段,被捕的數千名抗爭者正一一面對審訊,有的更已被判下獄。即便只是在言論、文宣上支持抗爭的市民及公務員同樣開始面對秋後算賬,有的被降職,有的被解職。他們不但需要同路人的精神、言論聲援,更需要體制內的支持及保護,讓他們身處橫逆仍不會孤立無援,仍知道有實質的關注。邵家臻議員說得很清楚,留在議會就可以用議員的身份探視、關注在囚抗爭者的處境,避免他們受到不公道、不人道的對待,令他們即使失去自由仍不致失去希望。

未來一年港人面對的是個人自由受到全面進攻,是基本權利面對肆無忌憚的侵害。在這樣的時刻來個撤出議會,等同放棄市民的保護傘,令市民、抗爭者連遮擋一下喘息的機會也失去。這怎不是錯誤的政治判斷!

盧峯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