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金魚缸】阿里巴巴(9988)、小米(1810)及藥明生物(2269)月中成為恒指新貴,歷來染藍有如鍍金,既增加知名度,而且指數基金焗住買,股價看高一線。不過,最近美英兩地三位金融學者發表研究,以美股標指為例,印證染藍對成份股非但無利,甚至有害;「股一藍,價便殘」現象,對港股是否適用?今次試用Python寫程式,計算過去廿年恒指新貴表現,查證一下。
三名分別來自美英的金融學者最近發表論文《Does joining the S&P 500 index hurt firms?》,研究美股被納入標普500指數,對公司是否弊多於利。學者追蹤1997至2017年標普500成份股變動,統計新貴染藍前及染藍後的股價表現,以及基本因素變化。
研究發現,該段廿年期間的首十年,染藍對股價有短暫利好,長線則無影響;但到2008至2017年的第二個十年,染藍股短期無利好不特止,一年後甚至平均出現負回報。再者,染藍不獨影響股價表現,對公司的投資方針、股息政策及融資選擇均有實際影響。
照計染藍有如取得「Q嘜」認證,立時身光頸靚,為何到頭來反被盛名所累?學者解釋是,染藍後大量指數基金及ETF不問情由,焗住入貨,反而令股份交易本來的資訊功能被溝淡。
未入指數前,股價上升代表前景看好,下跌反映壞消息出現;但指數基金只會機械化地入市出市,無視個別股份的基本因素好壞,所以股份染藍後股價反映公司表現的效率反而下跌。管理層亦少了一個有力的參考,反而會過份好大喜功,令企業投資決定質素下降,削弱長遠利潤質素。
加入指數後,不論管理層、基金經理及散戶亦會更多地將公司與其他成份股比較,儘管當中從事的行業千差萬別;研究發現,股份染藍後與其他指數成份股不論在股息、回購及配售新股的決定上,均更常出現「齊上齊落」情況,而這些決定未必與自身基本因素匹配。
再者,當指數基金股東的比例上升,甚至「擠走」了部份傳統基金,亦可能削弱公司企業管治。因為指數基金收費低,可花在研究個股的資源本來就不多;再加上其運作原理根本不用理會個股表現走勢,所以對公司監察缺乏肉緊。
研究引證,指數基金公司投票時會傾向附和管理層,令CEO權力增加,削弱制衡;一次天價併購或不務正業,已可令公司折損不少。
學者對美股染藍的研究,對港股是否同樣適用?我於是到恒指公司下載其成份股變動的公佈,但較遠古的卻要在維基百科,及找回十多年前的財經新聞才能補全。最後扣除一些已除牌的股份如駿威汽車,以及企業重組個案,廿年來約有50多隻新貴。
由於上述學者研究,涉及大量數據模型及有不少技術細節,包括將每隻新貴回報與一個基本因素相若,但未有入指數的股份組合比較;這裏篇幅所限,只能以簡化做法,即計算公佈染藍前五個交易日的回報,以及染藍後五天,及250個交易日(約一年)的回報,並與期內恒指回報作比較。
結果發現,新貴於公佈前五天有61%跑贏大市,公佈後五天更有71%跑贏大市;一年後,63%新貴跑贏大市,但仍有近四成新貴落後。若計算跑贏大市平均超額回報(即超出恒指期內回報),則前五天有1.39%,後五天有2.73%;而被宣佈染藍後一年,則有12.6%超額回報。
事實上,染藍一年後,跑贏大市最多的股份是港交所(388),於2006年8月11日宣佈後一年,回報高達137%,拋離大市的26%,即錄得111%超額回報。不過十隻手指有長短,2016年2月25日染藍的長江基建(1038),一年後回報負18%,同期大市升24%,於是跑輸近四成;同樣情況亦出現在跑輸35%的舜宇光學(2382)、跑輸29%的萬洲國際(288),染藍後立時吸納而一年後跑輸大市至少兩成的機會,有12.5%。
至於短炒王則非騰訊(700)莫屬,2008年染藍後五天即跑贏大市22%,相反中國石油(857)2007年入恒指後五天卻跑輸10%。
若像研究一樣,把日期分成兩個十年來研究,會發現2010至2020年的新貴,無論公佈染藍後五天或是一年,其跑贏大市的超額回報,均出現下跌情況;如一年的平均超額回報便由12.6%下跌至8.4%,染藍效力未有隨指數基金的普及而上升,反而貶值。會否像學者所言,染藍令股份表現變得更跟大隊走,繼而失去自我?
就以上戰績來看,學者對美股染藍有害的說法,似乎對恒指並不適用;不過我強調,我所做的只是簡化版,論文中的計量及統計模型遠為複雜,事關以跑贏大市或跑輸大市來比較,並不完全合適。
因為若新貴本身是高啤打的股份,跑贏大市機會自然較大,但這可能只反映股份本身的風險較高,不代表染藍的影響;而且論文尚分析公司染藍後的投資效率、股息及回購政策,甚至企業管治,都是今次分析港股所欠奉的。有興趣的讀者,可在網上找原文看看。
研究並沒有做被踢出指數股份之後的下場,我出於好奇,拿程式分析一下,發現短線而言,被叮走股份八成機會跑輸,但長遠而言,卻有55%跑贏大市;如2003年被剔走的信置(083),之後一年知恥近乎勇地大幅跑贏大市124%,今次信置再度脫藍,能否回復當年勇?
尼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