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經人】科技股乏力 常態趨兩極 - 羅家聰

【一名經人】科技股乏力 常態趨兩極 - 羅家聰

美股繼續由納指帶頭破頂,但納指對道指或對標指的比例已見變化:7月上旬前,這些比例持續上升;不過近七周來,雖然美股整體仍在上升,但這比例已停下來。多年來,這比例跟整體股市方向大概一致,以前通常是市跌先於比例跌,2018年的跌市則倒轉,比例具領先性。今次亦是股在升,但比例見頂乏力了七周。這比例現為2000年高峯四分三,股市再升不奇,但開始近尾。

納指現已升至自2009年5月起對數通道的+2.5標準差處,即升穿了半個標準差;以今年4月中起的短線對數通道,現則處–0.5標準差處。若看短線通道,納指似上試12000點,但這已是長線通道的+3標準差處。不過重溫2000年泡沫,當時納指升至自1974年尾至1998年尾的對數通道+6標準差處,不愧為six sigma。你知這代表什麼?是138萬年一遇,是人類歷史的兩倍時間。然而,主板在3月一跌也至–6標準差處!

當這些傳統正態分佈(股指取對數後計)所預示的百萬年一遇升跌已變得頻密後,我們當應懷疑股市現成的時間序列分佈假設還是否適用。今天所有金融仍以此法計價,包括衍生工具的火箭科學公式。當市場實際波幅較大多數模型計價所得的波幅為大時,即不少人已低估了市場風險。

港股的情況跟美股類似,從恒指科技指數回溯的歷史數據對比恒指所見,比例也於7月上旬見頂轉橫行。闊一點看,恒指仍未擺脫年初至今的對稱三角收窄形態,不過,短線近幾個月是升的,前景大概是24000至27000點上落;A股則3200至3500點。然而,這大前提是上述的突如其來尚未出現;一旦來了,便要追溯至5月底的低位。

長債息一如4月上旬和6月上旬兩役,係威係勢飆高半厘後無力,市場又唱risk-on又唱通脹,結果呃晒。無他,市場擾動而已,不必過敏。金價急升過後急回,參考1980和2011年的經驗,後市以第一隻腳做參考,通常急升的裂口要補回。今回第一隻腳在1860元、裂口位1800元均為目標。

羅家聰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