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降將 - 曾志豪

新聞降將 - 曾志豪

兩軍交鋒,如果可以得一降將,勝過得到十萬兵馬。因為降將最熟悉自己陣營,布局安排、人手部署、最弱一環,倒戈相向,難以阻擋。

成語「四面楚歌」其實就是一個自己人下狠手對付自己人的最佳例子。為何項羽的士兵會聽到四處都是楚人唱的歌聲?因為劉邦活捉了許多楚軍降兵敗將,逼令他們演唱家鄉歌曲,以思鄉之情,瓦解楚軍鬥志,實在是精妙,但也非常歹毒。

誰想到這種計謀?可能是劉邦的謀士。但誰能切實執行?一定要靠降將,就是楚軍士兵。你說那些降卒,一天晚上,突然被帶到戰場,要求唱家鄉歌曲,他們會不知道帶來甚麼影響嗎?他們不知道會對楚軍造成甚麼傷害嗎?他們都知道,但他們沒有選擇權。這就是降將的角色。

看《鹿鼎記》,韋小寶見了投降清廷的施琅,知道是人才,就帶他出兵,除了平定神龍教最重要便是攻打台灣,這個鄭成功舊將,倒戈帶兵對付鄭成功的後人,其實也是「自己人」下手,也是特別的精準,特別的手到拿來。

你以為只有古代的降將才有用嗎?你看看今天的新聞機構,好多時突然改變政策,改變做法,行家一見都覺招數準妙,完全是打中一個新聞機構的罩門命脈。是誰想出這種精妙做法呢?一看人事變動,原來加盟了一些新聞界舊將,就是行內自己人。但這些新聞舊將的身份,其實是「降將」,是向某些陣營投降了的「降將」。

於是他們便發揮了「四面楚歌」、「倒戈相向」的作用,提出許多行內人才知道的「要害」,卻可以完全打擊一個新聞機構的正常運作。譬如解僱了工程部的主管,許多人都摸不着頭腦,這種事很重要嗎?但看到幾乎全體新聞部員工聯署怒吼反對,便知事態嚴重;再看看那些新聞舊將卻好整以閒的不動聲色,「你無敲門唔該出番去」,你便知道,哦﹗這些人原來就是新聞降將了。

(注:林夕續稿未到,「常言道」專欄暫停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