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期待《超能計劃》(Project Power),畢竟這是祖瑟夫哥頓利域(Joseph Gordon-Levitt)的正式comeback,又畢竟已有好多年,沒再看他做動作片。但為甚麼男星一定要演動作片?這會否是一個約定俗成的心理糾結?
撰文:月巴氏
難忘《蝙蝠俠——夜神起義》(The Dark Knight Rises)最後一場:JGL飾演的羅賓,獲蝙蝠俠選中,接收蝙蝠洞,繼承他的超級英雄身份——看在我眼裏,這場戲還有個象徵意義:一個屬於JGL的年代,要來臨了。
其後,除了主演過《時凶獵殺》(Looper),JGL就再沒有在一些典型A級荷李活動作片出現,沒有老奉地成為一個典型荷李活巨星。
在過去,荷李活男星的星途有條固定軌迹:總算捱出頭來後,被安排主演一齣A級片,若有幸成功跑出,就繼續A級下去,總之越拍越大;到了某個moment,就轉拍一些少少偏鋒的題材,演一個跟過去巨星形象有明顯落差卻方便晒演技的角色,試圖進軍頒獎禮。
JGL卻沒有。少年時代已出道的他,演過不同類型的過場閒角和配角,直到《心跳500天》(500 Days of Summer),終於等到一個充份呈現自我氣質的角色,Tom——因為The Smiths的《There is a Light That Never Goes Out》,認識了Summer,繼而戀上,當他以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Summer竟然選擇離開他——JGL,恍如就是那個帶點脆弱和敏感的Tom,不只恍如,而是等同,我甚至認為,JGL只配Tom那身斯文造型,所以當望見他在《超能計劃》那個爛撻刑警造型,真的,我完全接受不來,尤其頂唔順那件他由開場着到散場、明明剝咗都要着返的波衫。
令我們相信JGL將會成為一線男星,大概是基斯杜化路蘭(Christopher Nolan)找他拍《潛行凶間》(Inception)開始,即使主角擺明是狄卡比奧,但路蘭專登安排一場《JoJo奇妙冒險》式打鬥,讓西裝骨骨的JGL作個人表演,悅目。而《夜神起義》的最後安排,甚至有種名導認證意味。
但JGL真正想做——他真正想呈現給外界的自己,未必是取悅最大量觀眾的典型動作巨星,反而是多變的,不會被定型的:他可以是《風雨同路兩支公》(50/50)那個用友情與笑面對死神的癌症患者,也可以是《性人君子》(Don Jon)那個熱愛hardcore鹹片的鹹濕仔(這齣戲更是由他執導),統統都不是英雄,而事實是,JGL本來有望演出《蟻俠》(Ant-Man)加入Marvel Universe,但結果,他沒有。
相比經營巨星身份,他更努力經營的是HitRecord。HitRecord,一個由他與哥哥Dan在2004年創辦的網上平台,最初只用來放他們拍的短片;Dan在2010年離世後,JGL繼續經營,漸漸發展為一個協作平台,撮合各種創意合作,為創作人找資金,實現創作夢。
他更努力經營的還有家庭。JGL曾說,母親令他成為一個女性主義者,或許如此,他選擇不拍戲四年,做湊仔公,而不是將照顧頭家的工作掟畀老婆算數。這個JGL,比起他演繹過的有型角色,更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