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無人 商舖早收 麻雀轉飛住宅搵食

公園無人 商舖早收 麻雀轉飛住宅搵食

【本報訊】香港觀鳥會公佈第五年全港麻雀普查結果,發現今年麻雀數目約為26.6萬隻,較去年約24.3萬隻微升。不過觀鳥會高級研究專員彭俊超稱,在公園及商業區的麻雀數量明顯比往年減少,估計在疫情下港人多留家抗疫,減少到公園活動和飲食、甚至餵飼雀鳥,加上商業區店舖縮短營業時間,令麻雀需要轉到其他地方覓食。

普查今年5月2日至10日進行,時值麻雀繁殖季節。受疫情影響,今年普查未有公開招募公眾擔任普查員,改為由受過專業普查及鳥類辨認訓練的職員及資深義工進行。結果顯示,全港約有26.6萬隻麻雀,比去年約24.3萬隻微升。麻雀密度最高的地方為住宅區,其次為鄉村及公園。全港18區麻雀密度最高的三個地區則分別為屯門、深水埗及沙田。

觀鳥會高級研究專員彭俊超分析,香港的麻雀普遍在舊區、樓宇及人口密度高的地方築巢,因舊式樓宇結構或大廈外牆讓麻雀容易逃離天敵,適合居住。今年全球各國皆受武漢肺炎影響,人們日常活動改變,或會影響市區生態,但今次調查未有發現疫情對麻雀數量有廣泛影響。

不過彭俊超補充,在公園及商業區的麻雀數量明顯比往年減少,估計在疫潮下公眾多留家抗疫,減少到公園活動和飲食、甚至餵飼雀鳥,及商業區店舖縮短營業時間,令麻雀需轉到其他地方覓食。但彭呼籲公眾切勿餵飼野生雀鳥,除了影響衞生,更重要是不應干擾生態系統,應讓野生雀鳥運用其覓食天性在野外求存。

■彭俊超指未發現疫情影響麻雀整體數量。

警屢放TG或傷雀鳥

去年6月開始的反送中運動,警方曾多次在各區施放催淚彈,有雀鳥疑受催淚氣體影響而受傷。彭俊超稱,雖然有文獻指動物不喜歡催淚氣體,亦有可能受催淚氣體驅離棲息地,但指觀鳥會未有系統地調查有關事件對雀鳥的影響,只稱「唔可以話零影響」。

除了調查麻雀數量外,香港觀鳥會今年以試驗性質,為四種常見的市區雀鳥包括紅耳鵯、珠頸斑鳩、鵲鴝及紅嘴藍鵲進行普查,以收集更多有關市區常見雀鳥的數據。普查估算,全香港有6.6萬隻紅耳鵯、5.88萬隻珠頸斑鳩,鵲鴝及紅嘴藍鵲分別有1.8萬及2,400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