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大選倒數兩個多月,中美關係漸行漸遠,中港股市在制裁陰霾下反覆上落,卻掀起中國「內循環」及科技戰兩大炒作主題。倘追蹤多隻內地主題板塊ETF(交易所買賣基金)基金增減情況,會發現電動車及雲計算今季吸資最明顯,消費板塊卻見資金流出,值得參考。
內循環概念除了傳統消費,更看重消費升級,新能源汽車因而被指不可忽略。追蹤Solactive中國電動車指數NTR的GX中國電車(2845),截至上周三,本月基金單位增加一成,累計今季飆七成,規模已近19億元,是近月吸金力強勁ETF之一。除比亞迪(1211),GX中國電車追蹤指數的其他重倉股均以電池行業為主,如贛鋒鋰業(1772),兩股均在7月中見高峯後整固至今;觀乎Tesla股價本月中再拾升軌並破頂,不排除有資金已率先部署概念股跟升。
其他吸金力強ETF有GX中國雲算(2826),本月基金增發6%,今季累增62%,基金規模逾16億元;另外GX中國生科(2820)上季仍在走資,今季回勇基金增發54%,規模逾22億元。前者追蹤指數除近日回吐明顯的軟件股如金碟國際(268),還有不少比例科技股,如近日如入無人之境接連破頂的美團(3690);後者追蹤指數成份股中逾半為生科股, 港上市重倉股有中生製藥(1177)、信達生物(1801)及藥明生物(2269)等。
相反,在內循環概念下多隻內地消費股近日接連破最少52周高,惟被唱好的GX中國消費(2806)卻連續兩個月見贖回,本月基金單位少近一成,7月至今則少近17%。GX中國消費追蹤指數成份股中,傳統消費類有安踏體育(2020)、蒙牛乳業(2319)、海底撈(6862)及中國飛鶴(6186)等,電子消費平台有阿里巴巴(9988)及京東集團(9618)。
美股標指及納指上周一度再破頂,但港上市追蹤標指表現的領航標普500(3140)近兩月卻現贖回,基金單位微減約2%;追蹤納指的安碩納指100(2834)上月基金單位減近8%。在3400點浮沉的A股情況稍好,華夏滬深300(3188)在內地2至6月疫情爆發期間,連月錄贖回,累計贖回多達35%基金單位,但近兩月撈底資金復見,7月至今基金單位微彈不足5%。
值得留意是,除標指反向ETF XIGX標普(7322)基金單位變動不大,納指及華夏滬深300指數的反向ETF近月明顯吸資,FI二南方納指(7568)今季基金增發高達35%;XI華夏滬深300(7373)單計本月已增發近15%。
至於港股雖夾在中美爭拗中心,但中概股回流及同股不同權股份染藍等憧憬下,暫未見資金撤離盈富基金(2800),今季基金單位仍增發約4%,2月至今累計增發約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