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鬼魂 - 楊靜

時代的鬼魂 - 楊靜

德文Zeitgeist是常見的德語造詞法,時間/時代(Zeit)與精神/鬼魂(Geist),中文常譯為時代精神。這本是哲學、特別是歷史哲學概念,由十八世紀哲學家、民俗學家赫爾德提出,意指宗教改革之後,不同時代的文化有自己的特殊性,這種特殊既包括歷史的進步也有被主流勢力規範的行為標準、道德守則。之後黑格爾用它來解釋歷史上偉人、天才的行為並非由其個人意志引領,而是他們所在的時間、地區的產物。

今天在大眾語言中,時代精神被廣泛使用,有時只是指某一種潮流、時尚。谷歌有個產品就叫「時代精神」,之前用大數據記錄每年使用頻率最高的詞語,現在則是類似TedTalk的視頻產品,選擇各行各業的領袖講流行話題。

最近重讀這方面的書,看到德國哲學家卡爾雅斯貝爾對時代精神的批評與懷疑,他認為生活在每個時代的人們其實會有不同的想法,也有無法解釋的難題,所以時代精神也許是主流的、主導的,但更可能是錯誤的、片面的。作家Enzenberger甚至寫:「沒有比時代精神更狹隘的。只知道現在的人是愚蠢的。」考慮到這兩位都是經歷過二戰的德國人,不難理解他們的立場。

也許比起樂觀主義作品裏不斷向前進取的勝利女神、科技天才,時代精神更像是一頭近視眼的巨獸,氣勢昂揚的向「前」走,而「前」其實只是自己因緣際會面對的方向。對於普羅大眾來說,這精神也像鬼魂,動輒就纏住你一生,到今天荷里活大片裏的東歐還是說俄語沒文化的醉漢,全球各大都會的年輕人忙着壓榨自己上車買樓,似乎這些都是古已有之再正常不過的道理。不過人類做事,似乎向來是先做,先做錯,再糾正,是以每一代的時代精神都是對上一代的校正。只是不妨提醒自己,我們不是歷史的最後書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