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魚手札】中國糧食危機在於貪污 - 渾水

【摸魚手札】中國糧食危機在於貪污 - 渾水

香港政府也講惜食,唔做大嘥鬼,但對比內地只是小巫見大巫。藝人葉璇擦鞋擦到公開話要食隔離枱嘅冷飯殘羹。本來環球都有一種大胃王吃貨的直播模式,即是一些直播網紅喺觀眾面前大吃大喝,呢種方式係最政治中立,結果也被央視及內地輿論機器指斥,說他們浪費食物。

很多人不信內地數據,即使現在有人找到內地糧食儲備和糧食消費數字對照,只怕也沒太多人相信。一般經濟學家會嘗試搵proxy側面量度客觀現實,我不想搞這些,光看政府和輿論機器的姿態已可知一二,內地糧食危機只怕比想像中嚴重。自古以來,中國都有官方儲糧習慣,否則我們認知的開倉賑災就不成立了;明朝清朝就有官位叫倉大使,掌管地方政府糧食儲備。

以前貪官做法是直接把官府儲糧監守自盜,在市場上脫手,中飽私囊,當然也可勾結倉大使一齊造數;現在中國也有此問題,隨便在搜尋器搜查新聞就見到,2019年央視說有9,000噸國家儲糧被虧空。直接監守自盜是較低級貪污,相對高級貪污是當期貨炒賣,在糧食價格較高時把國家糧食儲備在市場出售,然後低價買入,賺取差價。這樣做好處是官員掌管最快最精準糧食數據,自己也是市場最大供應,做了莊,自然更易掌握價格高低套利;但糧食有別於其他商品,始終會變壞,儲存期有限,新糧和陳糧之間的炒賣會令到這個問題更嚴重。

2015年出現國企大型貪污案,當中涉及中儲糧這間公司有官員套利,這曾經是習近平主席和王岐山其中一個打貪最大功績。國內糧食有儲存期限,當接近食物變壞保存期限,官府就要將國家儲存在市場上賣出,然後購入新糧,以保證國家糧食存倉穩定。

糧食管理從來複雜,這不是百姓食少點飯就可解決。有天災,自然會有人禍,有人餓死未必是因為天災,更多是人禍;因人有貪念,加上官僚限制,糧食問題不一定純粹是供應問題,可以是供應預期管理問題。當全世界都覺得中國有糧食問題時,實際糧食危機會比想像中變得更大,這就是預期管理失誤,自我實現預言。

渾水

fb.com/muddydirtyw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