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普及社區檢測計劃」隱憂重重,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指出,據政府早前為多個屋邨的居民進行篩查,平均三萬個測試有一宗陽性個案推算,假設假陽性比率為1%,而全民自願檢測經混樣、獨立及衞生署覆檢三次測試,最終假陽性比率或高達3%,情況不理想,有可能令假陽性病人於隔離期間反有被感染風險,政府必須小心處理。
梁子超說,任何測試都非100%準確,未必能完全避免假陽性個案。現時由衞生署及醫管局的測試,因病人一般病發率高、有臨床症狀及接觸史,或本身屬高危群組,以測試結果配合醫生臨床診斷,增加診斷的準確度,也可減低假陽性比率。若普及社區檢測有3%假陽性比率屬不理想,假陽性病人會被隔離,可能因此反被交叉感染。
對於應否參與普及社區檢測計劃,梁子超表示,若檢測是收集深喉唾液樣本,大大減低交叉感染風險,他會鼓勵公眾參與,但若需輪候採樣,就需平衡交叉感染風險及檢測的得益。
他重申,靠全民自願檢測方法不能截斷傳播鏈,因武漢肺炎潛伏期有14日,病毒傳染期一般有七日,病發首三至五日是傳播病毒的高峯,「全民檢測好難咁啱篩查到剛剛病發嘅病人出嚟」。第一及第二波疫潮當中,本港切斷傳播鏈都是靠社交距離措施、個案追蹤洽當、及早隔離,並非靠全民自願檢測,「市民留喺屋企,追蹤到位,幾個星期隱性傳播鏈會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