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屋欠配套 官地寧養蚊

新公屋欠配套 官地寧養蚊

【本報訊】政府近年陸續落成新公共屋邨,但居民需要的公共設施及服務配套嚴重缺乏。有民間團體調查發現,近五年入伙的新屋邨中,近半於500米範圍內均有閒置短租官地,團體促請政府應利用閒置土地提供新屋邨的社福設施,並應加強推廣非牟利機構可利用短租地建服務點。

居民倡建社福設施

社區發展陣線鄭曉汶引述政府資料指,2015至2020年間有39條新屋邨入伙,當中有17條新屋邨鄰近的500米範圍內均有未被使用的閒置短租官地,總數有39幅,面積達27.7萬平方呎,約61個標準籃球場。當中洪水橋新發展區的洪福邨鄰近範圍更有六幅閒置用地未被使用。

監察公共屋邨福利規劃聯盟代表吳堃廉指,新屋邨居民需要社工隊支援,社工隊雖有勞福局豁下的社區投資共享基金資助,卻沒穩定的服務空間。「好多社工隊需要喺邨內快餐店、公園呢啲地方見居民,更加難去做小組會面,情況非常唔理想。」

吳堃廉說,居民與社工面談時多了對私隱顧慮,認為閒置用地可興建臨時服務中心以提供穩定服務。

天水圍社區發展陣線楊健濱以洪福邨為例子,透過多次社區需要調查發現,當區居民最需要的社區設施依次為兒童及家庭活動、假日市集及墟市、康體及運動設施等。即使已有規劃的用地,工程亦需20至30年才能完備。但洪福邨附近實有不少閒置用地,故希望政府部門能簡化申請程序撥出土地,以興建社會服務用途的中心及康體設施。

洪福邨居民兼善用洪水橋閒置空間關注組成員Liza說,在邨內居住了五年,屋邨附近很多閒置地「用嚟養蚊」,認為浪費了土地,「有時有啲服務要入到去元朗、天水圍先用到,好似孤兒仔咁,好多設施都唔齊,唔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