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6.9致暫緩修例 非因6.12

稱6.9致暫緩修例 非因6.12

【本報訊】林鄭政府去年強推《逃犯條例》修訂,觸發6月9日百萬人遊行反送中,當日政府仍發稿堅持6月12日恢復條例二讀,導致6.12有大批示威者包圍立法會,特首林鄭月娥終於在三日後宣佈暫緩修例。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聲稱,暫緩決定是受6月9日的事件影響,而非6月12日的示威,反指民意以為衝擊行動可改變政府決定是「迷信」。

■去年6.12政府堅持《逃犯條例》修訂二讀,激發大批示威者包圍立會。資料圖片

指市民迷信衝擊改變政府

《逃犯條例》修訂引發大規模運動,社會陷入亂局,羅致光在《鏗鏘說》訪談中被問到對社會現況有否感到內疚和萌生去意,他承認自己以至每位主事官員均有責任,但不會以「內疚」形容。而辭職與否則需考慮對一國兩制和團隊有甚麼幫助和影響,亦需視乎初心,他覺得仍可做到要做的事,亦有很多未做的事情需要完成。

回應反送中運動,羅致光指市民以為衝擊立法會或數以百萬計市民示威遊行令政府改變修訂《逃犯條例》決定,「完全係迷信形成嘅社會現象」,因為政府很多時候決定早已想好,不會瞬間作出改變。

他聲稱,暫緩條例修訂的決定雖然是6月15日公佈,實際上是受6.9事件影響,而非因為6.12事件作出決定,「以為跟住嗰樣發生,令政府改變做法,事實上係早幾日已經作咗決定,只不過係某件事發生咗先公佈」。

活躍於反送中抗爭前線的大學生Ken(化名)批評,羅致光說法扭曲歷史,因如果6.9遊行已令政府決定暫緩修例,他們就不會因立法會續進行條例二讀,而於6月12日發起衝擊立法會行動,「明明就係因為政府一開始唔聽民意先令到反送中運動開始」。

劉頴匡批評漠視歷史時序

民間集會團隊發言人劉頴匡認為,羅致光「完全係講大話,漠視歷史時序,根本可以唔使理佢」。他指出,市民相信抗爭才可改變政府決定不是迷信,而是「一個悲劇」,因政府從未聆聽市民聲音,才有這麼多抗爭者為求政府聆聽民意,犧牲了性命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