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西方社會把她制裁,國際學府與她割席,人民叫她下台,連管治團隊成員也提醒她勿因權力自我感覺良好。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接受港台節目《鏗鏘說》訪問,談及特首林鄭月娥時直指她作風改變;「某一個位」帶來良好感覺,權力帶來負面影響,決策時「忽略一啲嘢」。
羅致光接受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政治助理羅永聰訪問,節目中談及政府與民間溝通問題。羅致光認為,官員始終要與反對派溝通:「始終係要溝通,就算你爭取唔到嗰票,你係會令到大家知道佢點睇你,知道你背後諗嘅嘢,所以呢個工作都係要做嘅。」
羅永聰問他:「你老闆同埋你老友林太呢?你覺得今天佢係咪呢個諗法,爭取反對派支持?」羅致光馬上聲明:「如果你話朋友係需要有平時生活上嘅交往,咁我同佢不算是朋友,但係如果喺工作上大家嘅互信,呢個係一個朋友。」
然後羅致光委婉指出,林鄭月娥作風隨着權力產生了變化:「佢由署長做到常秘,做到政務司司長到特首。有時我都會提,權力對我哋負面嘅影響係好大嘅,得閒要提醒下自己、提醒下朋友。當你有呢個權、呢個責,去作一啲決定嘅時候,當你嘅權力越大,有時會忽略一啲嘢……包括自己嗰種感覺,特別係良好感覺,好多時候你喺某一個位你先有,因為好多時候啲人都開始唔同你拗嘢,你就反而應該驚嘞。」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指出,羅致光歷年在社福工作上與林鄭關係密切,2001年政府推行整筆撥款津助制度,羅致光是主要推手,林鄭當時是社會福利署署長;至2012年林鄭出任政務司司長時,羅致光獲續任扶貧委員會及入主關愛基金,羅致光可謂靠林鄭抬轎才能晉身問責班子,沒有林鄭,他未必有今天局長之位。
不過鍾劍華認為,從公務上看,不覺得二人有巨大分歧,只是警暴、政治問題與林鄭成為現任政府的負資產,以羅致光背景,他理應完全了解目前的社會狀況,有這種說法可能是想與政治包袱保持距離,避免背上負面標籤,但事實上為官難以完全切割政治責任,「你作為政治問責官員,留得低都冇得避」。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則指,羅致光的說法與過往政圈對林鄭月娥的一些批評脗合,包括凡事親力親為、不喜歡聽取相反意見、會訓斥相反意見等。林鄭由去年反修例運動到今年硬推港版國安法,均靠近一些接近鷹派、強硬路線的官員,與一些溫和派意見漸見疏遠。身為民主黨創黨成員,羅致光雖然曾經是林鄭信賴的人,但隨住北京對香港政局「一把抓」,未來政府管治團隊相信難容有民主背景的人士入閣,若政治氣候持續,相信羅致光無法、亦未必會留任至下屆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