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森友會」現實版!中國有超過6,900多個無人島,2011年開始將無人島招標發展「規範化」,第一批無人島名錄涉及8個省區,總共有176個無人島。近日遼寧省公佈無人島徵收標準,若以「旅遊娛樂」作為用途,開發者每年最低只需繳付3,700元人民幣(下同;約4,130港元),就可擁有1公頃的島嶼50年使用權,但不能完全擁有土地權。
遼寧共有633個海島,當中有44個島有居民,無人海島有589個,已開發的無人島有198個。根據遼寧省自然資源廳規定,無人島出讓前,已劃分等別、用島類型和用島方式,對島上的珍稀瀕危物種、淡水、沙灘等資源價值作出評估,繼而制訂出讓價,開發者對島嶼破壞越嚴重,出讓金額用越高。
以「旅遊娛樂」用途為例,同樣是對生態破壞最小的原生利用方式,六等級別的無人島最低出讓標準為每公頃每年3,700元,一等是9,500元(約10,600港元)。對生態破壞最嚴重的是填海連島、造成島體消失,六等級別島需要每公頃一次過繳付927萬元(約1,035萬港元),一等島則需2,455萬元(約2,740萬港元)。
無人島出讓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政府審批、價格固定;二是市場出讓,採用招標拍賣形式,價高者得,但地方政府絕大部份只會選擇審批方式,極少公開拍賣。
《蘋果》記者向全球華人島主聯盟發起人林東查詢,他直指香港人無可能做到內地島主,「招標都係假招標啦,(當局)內定咗呢間公司有資金實力,規劃符合總規,只係假意(做樣)囉。」林東稱,很多人想做島主,但地方政府設置「隱形門檻」,實際上買島難度非常大。他進一步解釋,當局向開發公司或個人發出「海島證」,是整個島購買,不會割地分售,涉及的資金不會是區區幾千元,而是數以千萬或上億元。林東指出,前年他曾與一間國企到珠海國土部門商談,對方指國企投資沒問題,可以考慮,但告誡他「唔好帶過多嘅香港資金入嚟(珠海),因為香港喺(上世紀)90年代珠海啲島搞到亂七八糟,(搞到)珠海(市政府)有啲煩。」
林東指出,無人島獲得成功開發都是國家2010年頒佈《海島保護法》之前,他以台商陳明哲2004年開始投資3億元(約3.3億港元)開發廣東茂明市電白區放雞島為例,使用權達50年。目前,放雞島海洋度假公園已被內地評為4A級旅遊景區,島上別墅每晚房租500元(約558港元)起跳。
不過,由於有投資商為牟取暴利,開山炸島,造成無人島數量減少,浙江等地方一度暫停審批,令買島做島主的熱潮在2005年急速降溫。此外,國家2010年除了頒佈《海島保護法》,還公佈《無居民海島使用金徵收使用管理辦法》,投資難度加大,令無人島開發商失敗收場,還淪落變成「銀主島」遭債權人拍賣。
《蘋果》記者/《中國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