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出第二期「保就業」計劃。第一期反應熱烈,不少大公司獲得以億元計的資助,但失業率未見太大起色,最新一期5至7月失業率只下跌0.1%至6.1%,計及當段時間疫情稍為緩和等因素,可見「保就業」成效不太大,而我更懷疑第二期的作用會更細。
首先,第二期推出的時勢比上次更差。第一期推出時大家都會期待疫情不會拖太耐,完結後市況將會反彈,所以「保就業」將可協助公司渡過短期難關,對某些水深火熱的公司的確起了紓緩作用。但現在情況已經不同,香港第三波疫情爆發、全球確診數字不停創新高,大家都終於明白這不是可以短期解決的問題,公司將會以長線考慮為依歸,重新考慮炒人的問題。以航空公司為例,連飛機都搬了去沙漠節省成本,難道還會為每人9,000元的津貼而不裁員嗎?
另外,政府點名要求兩大超市集團百佳及惠康,如申請第二期補貼,需要減價回饋顧客,或向非政府組織派發超市購物券予有需要的人。這證明政府意識到一個問題,就是不少受影響較細的公司得到了巨額資助,員工沒有得益,錢直接到了老細的袋中。整個計劃都充滿了成效和資源運用的疑問,但政府仍是原封不動地推出第二期,充滿了香港政府的風格。
神仙丁
《審計搵丁》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