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倒下燈柱的幽靈,又在徘徊(區家麟)

那倒下燈柱的幽靈,又在徘徊(區家麟)

還記得一年前的8月下旬,在觀塘街頭被拉倒的「智慧燈柱」嗎?這些監控燈柱,隨時以先進百倍的方式,潛伏於你口袋中,天天伴着你,監控你一切。

特區政府大張旗鼓,準備推行「自願普及檢測」,據說目標是為500萬市民檢測新冠病毒。建制紅人紛紛出謀獻策,要將檢測結果配合手機健康碼,甚至建議檢測要陰性,市民才可以晚間堂食、坐車、使用公共設施云云。

全球大瘟疫是專制政府千載難逢的鐵腕統治大機遇,香港警察借疫亂發告票、政府借疫禁絕集會、借疫停止選舉。傳說中的健康碼,市民要萬分警惕。

搞普及檢測,無可無不可,好處是能夠找到社區部份隱形患者,盡早隔離治療,多檢測總比少檢測好。不過,綜觀各國經驗,檢測只屬其中一環。新加坡檢測樣本數,佔人口兩成多,但傳染鏈從來未能截斷;台灣檢測數排名甚低,只佔人口0.36%,但舉世公認防疫做得好,乃因為及早堵截病毒入口源頭。

世上做得最多測試是中國,已做1.6億次,佔人口一成多,不過中國疫情受控,看來跟嚴格封城鎖小區的政策有關;而在單一城市內「全民檢測」例子不多,武漢在疫情平伏後的全民檢測,十多天內做了近1,000萬人,找到300個「無症狀感染者」;黑龍江200多萬人口的牡丹江市,也號稱做全民檢測,結果七日內只驗了60多萬人,篩查出19名「無症狀感染者」。

專制以大數據監控維穩

雖然勞民傷財,反正養了大隊檢測兵團要找事做,市民驗出陰性可以安心幾天,也不壞。從特區官員角度而言,既有偉大祖國助力,有錢燒煙花,數字上好看,又可以感恩,何樂而不為。

不過,切忌神化「普及檢測」,更切忌把檢測結果綑綁健康碼。特區政府講過,研究中的「港康碼」是自願性質,利用不侵犯私隱的方式追蹤接觸。不過保皇黨們興致勃勃推崇內地做法,不要覺得這是不可能成事的天方夜譚。

內地的支付系統、社會信用系統到健康碼,很多人顧盼自豪,因為方便快捷、帶來安全感、高科技又予人優越感,足以令大部份人交出自己的數據、犧牲私隱、讓自己透明地活在權力眼底,換取生活上的方便舒適,況且你亦沒有反對餘地。

一部手機,集合眾多高新監控技術,有如你愛犬的電子頸圈,它記錄你每日作息、每一步行蹤、與甚麼人接觸、平日的運動習慣,可以「健康」為由,限制你的行動自由;它記錄你平日購買習慣、用膳地點、消費喜好,明了你的財務狀況與消費模式,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你的愛好與性格,向你推送各種優惠與獎賞;它記錄你瀏覽網站的習慣、閱讀的取向,用演算法得悉你的政治立場,以人工智能計算推送甚麼資訊給你最能塑造你的思想。

大數據是新時代的石油,資本家利用它賺取利潤,野心家利用它蠱惑人心,權錢苟合的體制用它來操控人民、軟硬兼施。手機蒐集的一切生活數據,集於一身,這個體制與無時無刻運行的演算法,將會記得你早已忘記的事,比你自己更了解你自己;而個人資料的使用,不須顧及私隱、亦沒有制衡。

很多人甘之若飴,奉獻個人數據與資料,因為老大哥監視,會給你回報,換來生活方便。這是新時代的魔鬼交易,出賣的數據,反過來可以規限你的生活、塑造你的靈魂。

提防政府借疫邁向高科技監控,那倒下燈柱的幽靈,借屍還魂,又在徘徊。

區家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