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報紙有個關於歐美「網絡文革」的集中報道,說如今「杯葛文化」(cancel culture)席捲歐美,誰不聽話馬上杯葛,令一眾奢侈品大名牌聞風喪膽,生怕行差踏錯,紛紛糾正錯誤,政治上都正確了起來,遇黑不敢說黑,遇白也不敢說白,因為說黑就是歧視黑,說白也是歧視黑,現在名牌化粧品連「美白」都不敢提了,因為「美白」即「黑醜」,就是歧視黑人或一切「不白人」了。
雖然美國黑人連總統都當過了,但革命群眾們覺得革命尚未成功,依然金睛火眼看世界,腦子裏鬥爭之弦毫不放鬆,就看哪個「種族主義者」翹出尾巴,馬上網上推動杯葛,斷其命脈。最可惜就是米高積遜死得太早,這個全世界最著名的美白黑人如果還活着,就可以揪出來當一個活生生的批鬥例子,教育全世界革命意識薄弱的愚民:這就是「黑奸」!
跟這片先進的世界文革潮相比,我們中國人真是太落後了。在我們語言裏,仍然埋伏着深刻的崇白抑黑的種子,比喻人生得好,會說「一白遮三醜」,比喻人生活好,會稱「白白胖胖」,形容女孩子漂亮,必謂「皮膚白晳」,說誰長相整潔,叫「白白淨淨」,說人正直,叫「清清白白」,清清白白做人,就一點不能黑,這是什麼意思!還有,「興家」一定是「白手」,「幕後」必然是「黑手」,「除惡」務必「打黑」,生氣就會「黑着臉」,白狗偷食了,黑狗會當災。如此政治不正確的語境意識,流毒千年,至今肆無忌憚。真希望歐美的革命小將東來點火,讓落後的中國人也覺悟BLM,追上潮流時髦。可惜香港被那麼多歐美國家斷了逃犯引渡條例,成了種族主義逃犯天堂,不然在此地揪一批去歐美批鬥,殺猴給雞看——我們不要歧視雞,所以不殺雞,殺猴——東西方反種族歧視的火線就一定可以接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