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腿器用一次皮下出血 事主出示醫生紙不獲退款

按腿器用一次皮下出血 事主出示醫生紙不獲退款

【消委會報告】

【本報訊】消委會近年接獲多宗有關電動按摩產品質量及售後服務的投訴,有用家因為腳部按摩產品力度過大而小腿受傷,惟要求退款卻不獲理會;亦有索價近三萬元的按摩椅使用僅四個多月即故障。消委會研究及試驗小組主席譚鳳儀昨日提醒市民購買有關產品前應先親身試用,並先了解保養範圍及保養期等細節。

張小姐早前以4,980元購買A公司護腿按摩器,首次使用時即感覺按摩器力度過大及夾腳,當時不以為意,惟翌日小腿明顯泛紅,張其後求診,醫生指她血管較脆弱,受壓下出現輕微皮下組織出血。張遂向涉事公司遞交腳部照片及醫生紙,要求退貨退款,惟一個月仍未獲處理,消委會介入後,涉事公司始退款。

首七個月投訴33宗

陳小姐以28,300元向B公司購買一款高級按摩椅,使用期間多次發現機器按摩臀部時力度很大,亦發出雜聲。B公司師傅上門維修時指按摩椅內部零件滑牙,腳踏鬆脫,笑稱她可能買了陳列品。陳質疑全新按摩椅只使用四個多月零件即損壞,腳枕布料亦磨損,要求更換按摩椅,反被指不當使用所致,只答應維修。消委會調停後,B公司仍維持免費更換零件方案,至於腳枕布料不屬保養範圍,陳最終接納。

李先生以優惠價3,999元購買C公司的迷你按摩椅,使用兩年後發現背部按摩滾球無法上下移動,於是預約上門檢查,同意繳付250元檢查費。C公司師傅發現主板故障,但該型號主板已停產,經維修後,按摩椅曾順利啟動,但一日後再故障,C公司稱無法再維修。李先生對按摩椅只有兩年壽命感愕然,認為部份重要零件僅兩年後便停產,對消費者不公平,要求退回檢查費。C公司解釋生產商沒有零件不屬其責任優惠,堅拒退回檢查費,雙方最終無法達成和解。

消委會今年首七個月接獲涉及按摩椅及按摩器的投訴達33宗,較去年同期多出三宗。去年全年有關的投訴亦達55宗,較前年46宗多出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