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報告】
【本報訊】「邪惡」的薯片含有致癌物質!消委會檢驗77款預先及非預先包裝薯片等香脆零食,發現當中70款均含有可致癌物質丙烯酰胺(acrylamide)。其中以日本製的Topvalu Best Price鹽味薯片的丙烯酰胺含量最高,較歐盟標準高2.5倍。
消委會檢驗77款預先及非預先包裝薯片、蝦條等香脆零食樣本,當中70款含有可致癌物質丙烯酰胺,並以預先包裝薯片、薯條的丙烯酰胺平均含量最高,當中九款的丙烯酰胺含量高於歐盟為薯片制訂的基準水平每公斤750微克。
日本製的「Topvalu Best Price鹽味薯片」丙烯酰胺含量最高,達每公斤2,614微克,較歐盟標準高出2.5倍。其次為「威斯比香辣味薯片」,達每公斤1,726微克,較歐盟標準高出1.3倍,而「日清湖池屋」激辣魔薯香辣味薯片則達每公斤1,653微克,較標準高出1.2倍多。
除了可致癌物質,消委會亦發現逾80%檢測樣本屬於高脂或高鈉食物,近乎全部預先包裝薯片、薯條樣本均屬高脂肪食品,其中最高為「卡樂B宅卡B紫薯條(原味)企身袋裝」,每100克含有43克總脂肪,較食安中心標準高出一倍多。「日清湖池屋」激辣魔薯香辣味薯片驗出每100克含有41.9克總脂肪,「卡樂B宅卡B薯條(原味)企身袋裝」含有39.4克總脂肪,較標準高出一倍。
鈉含量方面,29款預先包裝薯片、薯條中八款屬高鈉,其中最高為「Lorenz Snack-World Naturals - Sea Salt & Pepper Potato Chips」,每100克含量達917毫克,超出食安中心標準0.5倍,如食下一整包,已佔每人一日最高攝取總量的45.9%;樂事的鹽醋味薯片每100克含量達849毫克,超出標準0.4倍。
消委會研究及試驗小組主席譚鳳儀昨表示,製造薯片、薯條類產品時,經油炸、烤焗等高於120℃的高溫及少水份的程序,可產生丙烯酰胺,即使蝦片也含有丙烯酰胺。丙烯酰胺屬廣泛工業用途的物質,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歸類為「可能令人類致癌」的第2A組別,故應避免攝取。她續指不少檢測樣本驗出高脂、高納,建議市民「少食為妙,少食多滋味,唔好食咁密,唔好開完一包又一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