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疫情影響,二手樓市頻現「出血」掟貨個案。市場消息指,大埔比華利山別墅萊茵道雙號屋,實用2,115方呎,五房三廳間隔,外望吐露港海景,業主原叫價2,480萬元,減價200萬元後,剛以2,280萬元沽出,呎價10,780元。
資料顯示,原業主2011年以3,069萬元購入上址,持貨9年,賬面蝕讓789萬元,期內貶值26%,若計及佣金及釐印費等開支,料實蝕約940萬元。上址現由一間公司持有,公司董事包括區栢祥(Alexander)及李爽(Sheila),前者與港隊一名賽車手同名,料為同一人。該公司亦持有大潭玫瑰園一幢洋房,於2011年斥1.29億元購入,但市場未見放售。
比華利山別墅被指為「風水寶地」,吸引不少名人入市,但二手市場長期蝕讓。中原網上成交紀錄顯示,比華利山別墅今年暫錄16宗二手成交,只有3宗賬面獲利,其餘「見紅」,蝕讓比率高達八成,賬面計最多蝕30%。
至於早年以高價推售的項目,二手業主亦難免要蝕讓。筲箕灣剛連錄兩宗蝕讓,其中香島2座低層E室,兩房戶,實用485方呎,剛以925萬元沽出,呎價19,072元。原業主2017年2月以916萬元買入單位,3年升值不足1%,扣使費後明賺實蝕。另譽都高層E室亦剛以840萬元售出,呎價17,987元。原業主2011年以853萬元向新地(016)一手買入單位,持貨9年,賬面蝕讓13萬元,連使費料蝕逾5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