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男歐遊返港再確診 專家估計抗體失效:勿以為終身免疫

康復男歐遊返港再確診 
專家估計抗體失效:勿以為終身免疫

【武肺再爆發】

【本報訊】本港武肺確診維持雙位數,昨新增44宗,累計4,525宗確診和疑似個案。其中一名曾於3月底確診、從事IT的33歲男子,4月中康復後,本月經倫敦前往西班牙旅遊,返港檢測再呈陽性。衞生防護中心暫未能確定是體內殘餘病毒復陽,抑或是再度感染,有待專家進行測試及基因排序分析作進一步了解。有專家估計該患者病毒抗體失效,致再受感染。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於疫情簡報會上表示,新增44宗確診個案中,有13宗屬輸入個案,包括八宗由印度返港的人士、兩宗是印傭、一宗從埃塞俄比亞返港的空中服務員,以及一名俄羅斯海員及一名俄羅斯人士。31宗本地個案中,有20宗與其他相關個案有關,包括旺角長興大廈外傭群組再多一名36歲印傭(第4482號),餘下11宗源頭不明個案。

■有康復者赴歐洲旅遊後再呈陽性,有專家估計是因病毒抗體失效;圖為本港機場。資料圖片

基因測試查是否新感染

張竹君主動披露,3月28日確診的第564號33歲男患者,住院期間連續兩個檢測呈陰性,4月15日康復出院。該男子8月6日經倫敦前往西班牙旅遊,日前返港進行測試時再呈陽性。男患者並無病徵,現入住亞博館社區醫療設施,中心暫未知悉他是否體內殘餘病毒復陽,抑或是新感染,當局會為他做基因測試,以核對是否與其首次確診的病毒樣本一樣。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劉家獻指會為該男患者進行輸血檢查,並分析其留下之基因排序、血清檢測等。本港早前亦有康復者出院後「復陽」,局方試過抽取病人病毒樣本分析,惟病毒難以培養,難透過分析病毒排序確定感染途徑。今次男患者康復至「復陽」之間相隔時間較長,亦曾赴外國,現階段需要更多研究才可知悉患者狀況。

根據衞生防護中心資料,這名患者今年3月首度確診時,報住薄扶林道學士臺2座。

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指出,人體感染病毒後,免疫系統的T淋巴細胞記憶體會負責殺滅病毒,同時B淋巴細胞會製造抗體,負責抵禦病毒入侵。不過,T淋巴細胞記憶體及B淋巴細胞製造的抗體並非終身,前者以年計保留,後者只有數個月至一年多,根據文獻,武肺病毒抗體只有數個月。

曾祈殷估計,這名33歲男患者很大可能抗體失效,令他受另一次感染,但其T淋巴細胞記憶體仍保留,發揮作用,減輕感染程度,令他病徵不明顯,病毒量不高。

專家:復陽可能性不大

曾祈殷續說,這名患者復陽可能性不大,「因為至今無醫學文獻紀錄,有確診個案相隔幾個月復陽」,認為衞生防護中心要取出該患者首次確診的病毒基因,與今次感染的病毒基因進行排序核對,「如果兩者不同,即係今次係另一次感染」。他呼籲武肺康復者切勿掉以輕心,「唔好以為可終身免疫」。

這宗個案是否意味即使日後疫苗面世,也作用不大?曾祈殷認為,疫苗主要採摘武肺病毒表面的S刺突蛋白抗原製造,雖然病毒會變異,傳染力增強,但病毒殺傷力暫未增強,「仍然係同一隻病毒」,疫苗仍然有效,但或者像打流感疫苗般,須定期注射。

■張竹君昨主動披露第564號男患者的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