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折黨」首日掟散新股  與包銷商串通低價攞貨 證監索客戶資料

「五折黨」首日掟散新股 
與包銷商串通低價攞貨 證監索客戶資料

【財經專題】近月新股市場熾熱,但部份中小型新股首日掛牌股價即暴跌。據熟知內情消息人士指出,有上市發行人為求成功上市,和包銷商暗中達成條款,提供高達50%折扣、給部份配售申請人認購新股股份,嚴重違反市場公平原則。

由於這批「折頭黨」持股成本僅為正價一半,公司遂於掛牌首日不問價沽貨;即使股價跌逾三成,他們仍然是明蝕暗賺。不過其他不知情投資者就損失慘重。

該熟知內情人士指出,有人發現上述不公平遊戲玩法後,去信證監會投訴;證監早前已採取行動,向涉事保薦人及包銷商發信,要求就投訴內容解畫,並向包銷商索取配售紀錄及客戶資料等。本報就此向證監會查詢,對方指不作評論。

股價大跌三成仍賺錢

新股認購分為公開發售及配售兩部份,一般而言,新股總發行股數90%,會作配售之用,包銷商負責尋找足夠機構投資者、專業投資者等「大戶」參與;配售認購反應主導新股最終定價及上市結果,若果反應欠佳,新股就有可能要取消上市。

按規定,招股書列明招股價範圍、包銷佣金及上市費用整體開支;但消息人士指出,有「折頭黨」和包銷商串通,若配售部份沒有足夠認購,「折頭黨」就以金主姿態出現,透過包銷商向大股東表示願意「包底」認購其餘新股,但要求提供大額折扣高達50%。

舉例說,A公司招股價為每股1元,包銷商表面會按招股定價向「折頭黨」配售股份,但大股東要私下「回水」每股0.5元;「折頭黨」實際認購價為每股0.5元,持股成本僅為其他不知情投資者一半,包銷商亦會得到「回佣」。由於已到上市最後階段,上市費用亦已付了一大半,有大股東為免功敗垂成,因此向他們就範。

由於「折頭黨」持股成本低,他們掛牌首日不問價沽貨,即使股價大跌逾三成,仍然有獲利空間,但其他投資者就損失慘重。

有不願具名包銷商表示,認購反應欠佳的小型新股及以「啤殼」為目的而上市的新股,向配售投資者提供「折扣」是行內「潛規則」;以往一般有約10%折扣,但折讓50%則首次聽聞,幅度讓人驚訝。

增上市門檻引來害群之馬

有業內人士歸咎港交所(388)提高上市門檻,間接扭曲市場運作,令害群之馬有機可乘。港交所為打擊「啤殼」上市,2018年提高上市門檻,主板上市時最低市值增至5億元,令中小型公司上市難度增加,因此丑盡六壬避免上市觸礁。

該人士續指,這類上市發行人的三年盈利符合上市要求,但目前市況難達市值要求,「其他已上市嘅同行只係做緊5、6倍PE,市值講緊兩、三億元,咁新股點可能賣到5億市值?」為求滿足市值要求,上市發行人「夾硬」作相應「定價」,但「投資者唔係儍,點可能買貴貨?於是新股唔係賣唔去等取消上市,就係私下減價散貨」。

此外,上市難度增加,包銷佣金亦越來越高,有市場人士質疑變相提供「回佣」水位。

統計今年上市的中小型新股,其包銷佣金範圍極大,由3%至19%不等,若計及酌情激勵花紅,部份佣金可高達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