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童黨欺凌  蔡若蓮賴私了

校園童黨欺凌  蔡若蓮賴私了

【本報訊】北角閩僑中學早前爆出學童欺凌事件,引起社會關注。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撰寫網誌,稱過去一年的社會事件、網路敵意言論與人身攻擊,以及傳媒廣泛報道民間「私了」事件,導致青少年誤以為社會接受以仇恨言論宣洩情緒的行為,守法意識薄弱。有立法會議員狠批蔡若蓮沒有理會受害人感受,杜撰犯案背景,是推卸責任的表現。

林卓廷斥忽視受害者感受

蔡若蓮在教育局網誌「局中人語」上以〈同行以愛、欺凌不再〉為題撰文,談論童黨欺凌事件。她指稱,去年社會事件、網絡的敵意言論和人身攻擊、傳媒廣泛報道民間私了事件,青少年耳濡目染,誤以為社會接受私了、以仇恨言論宣洩情緒的行為,導致價值偏差,守法意識薄弱,「以為暴力和不當行為可以解決問題,結果肆無忌憚,犯下大錯」。

立法會議員林卓廷狠批蔡若蓮說法毫無根據,反問蔡若蓮曾否向涉事人士查證,是否因為看見私了事件而去欺凌別人,「佢不如話啲人見到藍絲打完人無後果嘅,包括7.21啲暴徒打完人,警方都係求其拉少少,或者警方濫用暴力都冇後果嘅,令到個社會越來越暴力,佢不如咁講啦!」

林卓廷說:「𠵱家成個政府成日將香港所有問題郁啲就歸咎同運動有關,但就一路唔撫心自問,自己係造成香港今日萬劫不復嘅元凶,佢哋就係識推卸責任。」他又批評蔡若蓮沒有理會受害者感受,只着重從政治攻擊出發,借題發揮,胡亂杜撰犯案背景。

教育界立法會葉建源亦認為,校園欺凌問題在港一直存在,文章未有分析導致欺凌問題的成因,亦未有詳細提及教育局在欺凌問題中的角色或任何新方案。

引名著疑照抄內地網錯字

報稱畢業浸會大學中文系、曾任福建中學校長的蔡若蓮,在文中引用了兒童文學名著《愛的教育》中有關欺凌的段落:「欺辱一個沒有招惹你們的同學,譏笑一個不幸者,打了一個不能夠滋味的弱者。你們犯了最卑微、最可恥的一個行為……」。當中「不能夠滋味的弱者」莫名其妙,記者翻查英文原版,原文為「you have struck a weak person who could not defend himself」,中文應為「不能自衞」。

記者隨後利用索引擎搜尋,發現「不夠滋味」出處多為內地網站有關《愛的教育》的書評,估計相關人士是以拼音輸入「zì wèi」二字,將「自衞」二字誤植為「滋味」。蔡若蓮亂譯名著,有誤人子弟之嫌。

■日前北角閩僑中學一名女生被童黨粗口辱罵及連環掌摑等欺凌片段曝光,情況令人關注。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