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立國瑞士也要為港開腔(賀江兵)

為何中立國瑞士也要為港開腔(賀江兵)

世人皆知瑞士富庶、中立和為存款人保密。自1815年宣佈永久中立以來既沒捲入過戰爭,也極少對外譴責。8月初,媒體廣泛報道瑞士將在今年11月舉行全民公投,決定是否限制包括瑞士銀行在內的瑞士企業,和海外侵犯人權者做生意。而這之前,瑞士外交部長卡西斯(Ignazio Cassis)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與中國建交的70年間,瑞士成功打造一個謹慎與具建設性的關係,「先跟中國重建經濟紐帶,之後再談人權」 ,法治與人權一直是雙方對話的一部份,「但中國已經改變了」;他也強調,若中國中止香港的一國兩制,也會對目前在港投資的許多瑞士企業造成影響。

這是205年來,瑞士首次公開跟美國站在一起,包括兩次世界大戰、冷戰和美國政府多次呼籲其分享客戶資訊,瑞士一般都置之不理,只是全民公決後有所開放。這次在美國宣佈第一批被制裁11人名單之前,瑞士公然準備配合美國,是為甚麼?

保障金融強國地位

第一,確保瑞士金融強國地位。美國不僅僅控制與主導着重要的國際金融組織與聯盟,直接控制着國際結算的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與CHIPS(紐約清算所銀行間支付系統)。中美因香港問題直接杠上了,在6月底中方通過港版國安法後,美國旋即通過《香港自治法》,該法不僅對涉港中港官員實施一級制裁,還要對違反該法的金融機構實施二級制裁,可以對金融高管最多判20年重刑還對機構罰款,甚至會被美國踢出SWIFT和CHIPS。對於金融機構來說,得罪中方最多是少賺點錢;違背美國的法律就是死路一條。關於美國的金融霸權,瑞士人當然知道,任何國際金融中心必須得到美國的支持與默許,被動被制裁不如主動站隊。

第二,中資金融機構也得遵守美國法律。彭博社報道,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和招商銀行等中資銀行都在排查客戶名單,至少拒絕過一個被制裁人士開戶。美國獨家擁有的金融霸權比核武器都厲害,被制裁人一般來說,只能把錢放家裏;制裁一個單位,基本都做不了國際貿易;制裁金融單位只能是死;制裁一個國家即便富得流油,經濟也會垮下去。中國的金融機構都懂,但是無人敢說,直到制裁行動已經開始,央行前顧問余永定才敢說一下,可惜晚了,美國還會有更多的金融制裁。

第三,瑞士對香港深度同情。850萬人口的瑞士比香港只多幾十萬人,在香港的瑞銀、瑞信等等有諸多利益。這樣的人口小國創造出14億人永遠不可能超越的偉大成就:人均財富世界最高,擁有12所大學,愛因斯坦於瑞士伯爾尼期間建立狹義相對論,在所有領域的諾貝爾獎得主中,有113位與瑞士有關連,聯合國第二總部於此,有200多家國際組織。

與之前的香港一樣,瑞士自由度很高,居歐洲之冠。瑞士科技與高端製造是業內皆知。瑞士也是世上為數不多實行直接民主的國家,瑞士人跟香港人一樣普遍高素質,重大議題均要全民公決。瑞士全民公決多次否決了加入歐盟提案,避免了英國脫歐悲劇發生,保持瑞士法郎獨立性不加入歐元區。

當記者問特朗普如何看待8月10日200警員闖入香港蘋果日報大樓時,特朗普說:「這是很可怕的事情。」享有直接民主和充份自由的瑞士人,難道在21世紀的20年代,可以理解如此事件在曾經自由與活力的東方之珠、國際金融中心悍然發生而無動於衷?!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賀江兵

中國金融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