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專訪】中美新冷戰下,市場擔心美國制裁清單會浪接浪出台。資深銀行家陳子政受訪時指,中美金融戰會升級,他擔心財政部新一輪「SDN」黑名單會劍指中資戰略企業,在美國總統大選前「係有機會發生」。
記者:劉美儀
陳子政認為,終止美元交易猶如「叫銀行冚旗」,不覺得現階段美國要對海外或中資銀行使出這終極辣招。而金融機構普遍與中企、國企有業務聯繫,規模遠較11名被列入「SDN」(特別指定國民及被封鎖人員)的中港高官多而複雜,若清單由個人伸展至企業,屆時銀行「唔知點搞,你唔可能一下子close晒佢(企業戶口)」,影響會「好大鑊」。
曾任美資行花旗香港「一哥」的陳子政,在銀行界資歷近三十年,現已退休。他舉例內地電訊設備商華為,一直是中美爭拗焦點之一;其他如電訊、科技或互聯網巨頭等戰略性中資企業,未來會否也被列入「SDN」名單,是當前市場最大隱憂之一。
根據美國簽署《香港自治法案》及行政命令,個人及企業均可列入清單,拒與11名中港高官斬纜的銀行,或成為美國財政部第二輪制裁對象;十項罰則包括被禁美元外滙交易、美債結算或獲得美國機構借貸。
陳子政指出,一間銀行若被禁美元交易清算「等於冚旗」,因但凡外滙、貿易融資及投資,以至個人客戶如滙款及股票買賣等需要,都牽涉美元作中介交易,正因此招扣扣相連影響極大,目前為止他不認為美國會採取這個「無彎轉」招數。
摩通早前發表報告,指港銀夾在中美對峙下猶如磨心。陳子政同意本地銀行正處兩難,「冇人想觸怒美國」,對方扣住美元結算等於「鍊住你條頸」;金管局指引稱美國單邊制裁在港無法律效力,「但現實係銀行有美元業務」。
港銀主要營運地在中港,港版國安法亦已實施,陳子政指,「好難話對制裁封鎖人員名單,我全部斬晒纜」;他不排除作為美資行,「(斬晒纜)機會多過非美資或中資銀行」。惟制裁令始終不能完全忽視,相信業界會提高警覺處理,紅線地帶可免則免。
此外,不少聲音催谷尋找美元替代品,內地亦加快推進人民幣數字貨幣。陳子政指出,美元始終是國際金融市場慣用的結算貨幣,佔比達六、七成,不是短時間內可找到取替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