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常Playgroup】造假神童

【飛常Playgroup】造假神童

昆明市一名小學生,年紀輕輕居然懂得去進行一項直腸癌研究,然後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得到三等獎。「小神童」後來被踢爆,原來那研究只是身為研究員的父母在背後操刀,神童做不成,反而被撤銷獲獎資格。「神童」爸爸臉皮還很厚,還好意思說他「過度參與了兒子的研究」。

「過度參與」。還真心佩服有些人可以臉不紅、耳不熱,隨口說出一些模稜兩可、似是而非、指鹿為馬的概念詞。過度參與的潛台詞是:父母的參與只要不過度,就可以了。這一次,父母並非刻意造假,只是參與多了一點。

禮崩樂壞 言傳身教更重要

說得出這種詭辯的人,若真心相信自己的話,是為蠢;若故意混淆別人視聽,是為奸。正本清源,做人只需守緊良心,任誰都能看清楚那只是企圖蒙混過關、為求子女攞獎而不擇手段的伎倆。

香港也不是沒有這類怪獸家長的。例如,在幼兒填色比賽中,父母「過度參與」而填出一幅根本不是出自幼兒手筆的作品;小學生作文比賽裏,父母把子女創作進行超大幅度刪改,其實他們只不過是把自己的作品以子女的名字參賽。還有一種可以稱得上「詐騙」的做法,是子女明明已有三級鋼琴水平,卻安排他們去參加校際音樂節中的一級鋼琴比賽,以便以壓倒性姿態奪冠。

當然,比起內地小學生研究直腸癌、研究茶多酚如何抗腫瘤,這些造假真是小巫見大巫。這是因為香港人的核心價值裏,還保留一絲對「造假」、「詐騙」心存鄙視的文化,還未至於淪落到藉走偏門獲利而沾沾自喜、因無人識穿自己的旁門左道而得意洋洋的水平。這種核心價值,畢竟對少數不擇手段的父母起了束縛作用,令他們未敢太過放肆。

父母的身教、家教最需要傳遞給子女的,就是這種是非分明的價值觀。在刻下禮崩樂壞的香港,這種明辨是非的言傳身教,尤為重要。

蘇菲

有小型飛機師牌的媽媽,拒做直升機家長,讓孩子翱翔。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