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高等學府頒發的名譽院士,當然毫不馨香,既然「個人對這些虛名從不看重」,禮貌婉拒就是了,所謂牛唔飲水唔㩒得牛頭低,劍橋諸公再趨炎附勢,怕且都有幾分羞恥之心,不會用手鐐咔嗒一聲將遠東新貴雙手鎖在背後,夾硬押他或她上台戴四方帽。興高采烈領了別人施贈的好處,事後因為「情操高尚」而受到質疑,眼看狡辯無用,對方隨時宣佈DQ,急起上嚟大叫「好巴閉咩?我唔要你啲爛鬼名銜」,絕對似發爛渣的小學雞,或者打麻將輸甩褲黑面劈砲的無品賭徒,比較仁慈的說法是跌落地揦番揸沙,姿態和心態都很狼狽,不喜歡轉彎抹角的就乾脆以「畏罪潛逃」形容。莎士比亞的後裔最愛講道理,事無大小一輪嘴講到水落石出,如果唔係身有屎,何不徹底交代,到時院方發現錯怪好人,慚愧之餘說不定加封一級哩。
這種「你唔畀我我咪唔要囉」的佛系心態,恐怕要保留相當時日,所以「一笑置之」是對的,雖然「嗤之以鼻」型仔好多,但天天努力不懈嗤嗤嗤,好傷身㗎,鼻樑本來就有點塌,咁搞法容乜易嗤到連個鼻哥都冇埋?不清楚高官身世的堅離地人,讀了報導倒有意外收穫:原來被殖民地政府保送去宗主國進修的幸運兒,不但考取文憑踏上青雲路,還在校園生擒如意郎君,等我仲以為他們青梅竹馬識於未發育時,男方年幼無知鑄成大錯,原來白襪仔當時已經成三十歲,較為接近落雨收柴。那張近日遭網民笑到碌地的婚紗照拍於一九八四年,也令人大跌眼鏡,憑新娘的化妝和打扮,我會估係五十年代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