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人戴口罩度日超過半年,港大防止自殺研究中心副總監廖廣申表示,港大研究顯示,疫潮下分別有逾四成及七成受訪者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及抑鬱症狀,數字令人擔憂,即使精神健康良好人士亦承受壓力,建議港人多做運動,思考應付新常態的生活,改善情緒。
港大防止自殺研究中心副總監、精神科醫生廖廣申(圖)在商台節目上表示,早前港大醫學院精神醫學系一項調查研究發現,受疫潮影響,有逾四成受訪者出現創傷後壓力症症狀,另有七成人出現抑鬱症狀,數字驚人,令人擔憂。他表示,香港以至世界的大都市均有很多有抑鬱症狀的人口,甚至有關人口中有十分之一人有自殺念頭,呼籲大家必須謹記關心身邊人。
廖醫生說,現時情況多有轉變、衝擊和不明朗情況,加上憂慮和壓力,會影響社會心理,即使精神健康人士亦承受巨大壓力,需要有適應力和應變力,互相支持。不過,他認為香港人應變能力快,暑假和在家工作期間,應有較多時間在家思考生活,以適應新常態,並建議大家可多做運動,保持興趣和健康平衡 ,與家人培養良好關係,帶動情緒向好。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葉兆輝則說,自社會運動開始後,社會分化,家庭不和,「家人中有藍有黃,朋友之間亦有好多不和」,加上疫潮下社交活動減少,大部份人在家工作,「人與人接觸少咗,因為人係社會動物,需要同人有個相交」,影響精神健康。但他說,答案總比問題多,大家亦可借疫情期間反思、重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