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會內外齊上齊落(劉細良)

議會內外齊上齊落(劉細良)

人大決定立法會延任一年,民主派應否留任,抑或集體總辭,引起了爭論。我一直提倡公開的路線爭論是健康現象,但要避免變成道德比拼,又或者私怨行頭。走與留的優點缺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應該越辯越明。

我的分析建基於以下觀察:

一)立法會是存在於《基本法》的制約下,沒有主動的立法權,只能行使否決權,而議會組成中共代理人佔多數,民主派要行使否決權很困難,於是惟有靠玩程序、規程質詢、點法定人數、拉布,甚至用肢體碰撞阻撓表決,這些在民主國家議會也常出現,尤其在重大爭議、民意分歧對立的議題上,反對黨單靠舉手實輸,而這些「非常態」手法,目的除了阻撓,更重要是加大對手的政治代價,因為當對立尖銳、傳媒聚焦時,政客很容易犯錯,挑起更激烈的民情。送中修例去年4月到6月的發展,就類似這情況。

明日大嶼、23條蓄勢待發

二)對手押後大選一年,並且打出「懷柔政策」,先由譚耀宗、葉國謙當白面,要求DQ四位議員,再由譚志源充當紅面,支持原班過渡不設限,大家都只係跟劇本辦事,中共是今次特區立法會延任是最大stakeholder,目標不是保林鄭傀儡政府或民建聯、工聯會等政治代理人,或針對公民黨等政治鬥爭需要,而是有其利益所在。估計對手的議程有:明日大嶼工程撥款計劃,本來上屆會期審議中部水域人工島填海5億5,000萬,但趕不及而要重頭再來。填人工島預算開支千六億,整個明日大嶼計劃預算6,240億。如果要逐步「洗濕香港人個頭」,最重要是中部水域人工島,只要倒下第一桶泥,日後無論經濟點差、公共財政赤字天文數字也難以煞停。而工程最大得益當然是負責施工的央企。第二個議程是人大為香港立國安法時一再強調仍需本地23條立法,此外整頓教育體制及港台亦已打晒開口牌。

如果杯葛,等如拒絕承認議會合法性,目標是引起國際關注,加快施壓,但過去一年的暴力鎮壓、港版國安法實施及200警察搜蘋果,拘捕肥佬黎、周庭,從觸動國際關注角度,其實已經夠爆。人大通過延任國際基本上冇太大反應,反而拉肥佬黎、周庭反應就勁大。至於成立民間議會,理念上可行,初期會引起一定關注,但民間議會更接近「泛民城市論壇」,受公眾關注程度肯定不及真正議會內的抗爭。我們必須承認議會內角色有限,但如果主動棄守陣地,不是上策。兄弟爬山的意義,是在各自崗位盡力,大家又可互相配合。

總體目標仍是議會選舉中獲勝,實現控制議會目標,如果對方不斷延續變萬年立法會,咁就一定要劈炮。決定留任的議員,問問自己有幾大決心及行動;運用議會內法定權力、資源及經驗,捍衞香港核心利益及價值。在這一年主動將經濟已經明顯衰退,財赤大增下仍進行大白象工程,不理民生死活這議題帶入社區,配合初選勝出的同路人,用這一年時間去齊上齊落去打選戰。從社會民情而言,這一年其實對家是處於劣勢,經濟必定衰退,幾時完唔知,財赤至少五年,累積五年赤字已經好大鑊,必須嚴控開支,民生首當其衝。

如果要實現這目標,希望大家明白現時的策略爭論,保持和而不同、有理有節有利的討論氣氛很重要,因為香港人,他們都是很着緊的。


劉細良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