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香港地,大部份人窮一生的積蓄,為的只是一個居所。同為28歲的阿德和阿藍,本身住在屯門的山旮旯寮屋,生活環境惡劣令二人選擇搬走。改造新居預算有限,所以找來專家幫手,翻新舊傢俬節省成本。今周搬屋窮技教大家點樣慳到盡佈置新居,見證不用$13,000就可蝸居變身dream house。
寮屋的外觀似是電影中偏遠小鄉村的一間白色小屋,門外有小石鋪路、有盆栽。不過一入內才知「瀨嘢」。天花板用鐵皮鋪成,拜訪時正值中午,熱氣驅不走,屋內熱到似焗爐。$5,000月租,實用面積200呎,他們半年前租住這裏,因為本想儲錢買樓。「希望買自己的物業,所以想找一個較便宜的地方,能盡快儲到首期。」老套講句,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住落發現原來在香港地想慳租金,要忍受惡劣的居住環境。老鼠和飛蟻是他們的「同屋主」,試過在下雨天,有過千飛蟻入屋結巢,阿藍用膠盒裝好飛蟻的屍體,跟業主理論。最難捱是渠臭味,尤其夏天,「在這裏住發現自己出現情緒問題,那股如屍體的臭味,最後我們還是選擇放棄,捱不住,寧願不買樓了。」
租屋預算多了,但要求質素就要犧牲方便,最終二人付雙倍租金即$10,000,搬往流浮山350呎低密度單位連天台。因為舊屋住得不舒服,這次搬走希望能長住。他們喜歡簡潔風格,又想有loft風的設計,但改造新居的預算僅$20,000。既然如此,記者找來室內設計師翁世俊擔任顧問幫幫手。初次見面相約在舊屋,商量新居的風格,評估現有舊傢俬在新居的擺位。見到他們本身的居住環境,翁世俊說:「我想這個計劃的難度,十分滿分會是六、七分左右,主要是價錢和租屋局限的考慮,因租屋間隔不能改,但他們之前的生活環境實在太差,相信一定有戲劇式的改善。」以吧枱代替餐枱,可以令室內感覺加添間隔,租屋不建議添置大型傢俬,可改用小投影機代替電視,客廳則可放置豆袋椅,增加靈活度。
除了添置活動傢俬,舊傢俬也可以花點心思翻新重用。翁世俊建議把舊屋的鞋櫃和小茶几改造,小茶几本身是藍色,配有三個白色小布盒,但使用日久,布盒已經弄髒而且變形,而且顏色跟新居的簡潔風格有點格格不入,所以決定把茶几髹成白色,亦會重新做三個木盒代替布盒。至於鞋櫃本身的櫃門和手柄的花紋也跟新屋不配,所以會用木板更換櫃門。
阿德阿藍屬木工新手,只組裝過傢俬和髹油,亦沒有相關工具,所以用$200一日的價錢租用木工workshop。workshop創辦人陳智聰指,年輕人喜歡自製傢俬,享受由零開始的成功感,「翻新過程中可以做一些個人化的設計,例如雷射刻字(laser cut),可變成獨一無二的傢俬。」最後阿德阿藍足足花了十多個小時才完成,更用laser cut刻上海浪圖案和當天日期,記錄二人的「愛情結晶」。雖然辛苦,但環保之餘,價錢也比訂做傢俬便宜接近一半,阿藍說:「這是很難得的經驗,看到成品後很有成功感,驚覺自己原來都做得到。」阿聰建議他們日後嘗試自製家具,可以到木行購買夾板,4呎×8呎只售300多元,可以製作一個小櫃。油漆則可選購水性漆,新手較易掌握。
改造整個客廳,成本最高是添置投影機,近$6,000,傢俬花費了$5,500,翻新兩個櫃的油漆和木材材料費,合共不用$1,000。客廳傢俬大部份是網上購買,部份是二手,以客廳座椅為例,原價$2,500,九成新只售$700,露台的座椅,則是阿藍在二手傢俬群組發現,「有一個網友剛巧搬屋,我們覺得二手家具完全沒有問題,只要回家時清潔一下便行。」問他們對於改造後的新居是否滿意,阿德笑說:「這裏已經是我的dream house。」
室內設計顧問:世建築設計事務所
木工工作坊:PATHFINDER
記者:劉芷晞
攝影:張洛晞、洪輝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