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 - 楊靜

罪 - 楊靜

「假如夏娃當初不是咬了禁果一口,世上就沒有罪惡,也沒有是非,當然也不會有新聞。」

本以為如今已經不會有人再批評蘋果有這罪那罪了,連常常抱怨年輕人沒有種的計程車司機們也紛紛讚蘋果夠勇夠真。但還是零星看到香港或台灣的一些朋友咬住「黃色小報」不放,提醒大家別忘記太平時代這報紙如何煽動民粹,塗抹是非。這大概是蘋果的原罪吧,香港也好,台灣也好,一出生就要在之前的正統報章圍剿下殺出血路,走的是新聞史上最常見、最俗套也每每應驗的道路,煽情、娛樂、博眼球,從不會被講究客觀的專業主義所囿。讀新聞研究院時,香港的老師、台灣的同學都曾告誡,小心這份報紙,這家公司,它誤導青年後生,又一手導致台灣新聞走到今天這地步。

教育總是希望人走向更善更高的境地,用大義與理性鞭笞我們忘我向前。但人始終是慾望的動物,再乖的學生也會在人不知鬼不覺的時候看看色情片、打打機。越是把慾望埋藏,就越會被慾望挾持,這時候倒真不如快意恩仇的好。香港幾百萬人口,金融才俊也好,市井小民也罷,到最後想的都是「馬照跑、舞照跳」,家人平安,生意興隆,這些最庸俗不過的人間煙火。而這些年政治與經濟的低迷,民怨亦無法伸張,更遑論解決,總也要有些出口說出來、寫出來。

中產知識分子報紙做不了的事情,當然就由蘋果、毛記頂上,這就是另一陣線上的「兄弟爬山」。這樣的世界不如教科書裏提倡的那樣理想道德,但世界從來都不是「應有的」樣子,可以期待暢銷,只是不必強求。報章的政治性其實從來都有,只是你家與我家不同,在本質上並無區別,無非是誰把自己包裝得更無私、更普世罷了,而芸芸眾生,哪裏又有真的公平與真的普世呢?

這跌宕起伏的一週,看蘋果總想到往日裏被名門正派圍攻、緊要關頭救江湖於水火的明教。經典故事其實總在歷史不斷重複,不過飾演同一角色的演員常常換而已。可惜今天世界已不流行武俠小說,世事艱難,流行作者都轉去寫休閑小說,不然又是一段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