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層噴泉的「鯉躍龍門」水景、假山瀑布群、仿唐式建築,這不是中國5A級景點,而是前深度貧困縣陝西鎮安縣的一座新建中學,造價達7.1億元人民幣(下同,7.92億港元)。官媒新華社揭發,該縣去年收入僅1.78億元(約2億港元),狠斥「資金浪費、形式主義,是一種歪曲的政績觀」。
新鎮安中學項目位於陝西鎮安縣,學校佔地272畝,總建築面積12.9萬平方米,計劃容納6,000名學生,近期交付使用。新華社記者親訪現場,發現中學非常豪華,共有教學樓、宿舍樓、餐飲樓、體育館、教師公寓等主體建築24棟,設置120個班房。
記者稱:「校園內比較顯眼的是一些與教學無關的設施:從氣派的仿古牌坊式大門進入校園,四層噴泉水景沿步道拾級而上,16尊石刻鯉魚分佈兩側,一方約8米長、1.5米高的校訓大理石碑位於噴泉盡頭。據學校工作人員介紹,該水景取鯉魚跳龍門之意,從西安拉來的校訓石碑就花費了五、六萬元,單是假山瀑布水景花費超過200萬元(約223萬港元)。」
至於在行政大樓,副書記辦公室及課管處主任辦公室同樣目測面積超過30平方米(約300呎),學校餐廳則有四層,官媒形容:「紅木鋪地、座椅扎花、餐具考究。」官方解釋,校園仿唐式建築風格,是由於當地要打造唐文化,以「促進文化和旅遊融合」。
鎮安縣委幹部透露,鎮安縣需連續12年、每年至少償還5,000多萬元貸款,強調「再窮不能窮教育」。新華社揭發,鎮安縣去年5月才脫離深度貧困縣,全年收入僅1.78億元,今年首五個月稅收只有6,081萬元(約6,787萬港元),較上年同期下降7.2%。換言之,每年單是還債已幾乎用盡該縣首五個月的稅收。
新華社引述專家指,舉債辦校實際上很多資金並沒真正用在改善教學上,造成資金浪費,淪為形式主義,是一種歪曲的政績觀。另外亦有部份教師反映,校方只改善硬件,師資並沒有明顯提升,規劃亦不合理,造成了資源浪費。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