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美國的本港產品下月25日起來源地必須標示為「中國」,商經局局長邱騰華一連兩日見業界、見傳媒,未見有對策,只見不停批評美國,「指白為黑」論還引來網民揶揄他違背一個中國原則。邱騰華近兩年來一直拿香港單獨關稅區是《基本法》和中央政府賦予、不是美國恩賜作為抗辯理由,事到如今依然不接受美國自訂報關、關稅政策的內政不容干涉的事實,更罔顧中國經濟將改行內循環,香港已失中西貿易、交流的橋樑和窗口地位。香港冇運行,邱騰華還有碇企嗎?
2018年11月,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發佈年度報告,第一次明確建議檢視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邱騰華不是視之為預警、急謀對策,而是貶低報告地位,指發表報告的委員會並非由美國國會成員組成,亦不代表美國國會或行政當局的立場。去年9月,《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擺上美國參眾兩院議程,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再受關注,但邱騰華反來覆去強調這一地位是由《基本法》賦予的,不是他國恩賜,不需因某些國家的行動而卑躬屈膝。
的確,《基本法》第116條訂明:「香港特別行政區為單獨的關稅地區。」英文版也用「separate customs territory」而不用「independent」。邱騰華前日在記者會上一度跟着記者說獨立關稅區,但急急改口用單獨關稅區,可見他對維護一國原則何其慎重,但他指摘美國要港貨標示產地為「中國」是「指白為黑」、與事實不符,又讓網民揶揄他抹黑中國貨、推銷事實港獨。
顯而易見的是,獨立關稅區的地位如果得不到貿易夥伴的認可,有何價值可言?但今年5月,全國人大會議擬制訂港版國安法消息傳出後,邱騰華還堅稱,一旦美國取消香港的特殊待遇,不會損害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果真如此?如今,連香港的中資銀行都要執行美國制裁中港官員的政策時,香港工商界能不執行美國的報關和關稅政策嗎?當美國的銀行、投資者與香港脫鈎以免踩上制裁地雷時,甚至英國、歐盟也可能跟進時,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如何延續?
美國目前只是要求港產貨改標示,尚未觸及稅率改變,更未向世貿組織提出取消香港單獨關稅區地位。身為商經局局長,邱騰華理應未雨綢繆,但被稱為「百搭局長」的他,百搭招數就是重申單獨關稅區是中共賞賜、不是美帝恩賜。他與張建宗一樣,認定中國經濟發展就是香港繁榮穩定的「底氣所在」。
不可或忘的是,香港的繁榮之所以能與中國改革開放相得益彰,是因為中國走國際循環或外循環路線時,香港在引進資金、科技、人才方面的地位無可替代,但隨着中美關係急劇惡化、西方國家聯手抗中隱隱成形,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年5月已提出經濟要改行內循環,10月舉行十九屆五中全會時極有可能推出具體政策。
中國改走內循環路線,旨在削弱民主世界的影響,雖不等同於閉關鎖國,但仍有賴國際循環的主要是糧食、能源供應。邱騰華的認知仍停留在香港要把握一帶一路、大灣區的機遇,但在美英歐反制下,香港將失去為中國引進資金、科技、人才的能力,變成一個要中國增加食物、能源負擔的城市,在內循環經濟中的地位還不如國內二線城市,香港對中共權貴仍有吸引力的恐怕只剩下龐大的外滙儲備。邱騰華這樣的百搭局長,能對香港、中國有何貢獻?冇碇企的他,還想謀取政務司司長甚至特首大位?
李平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