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2015年,兩位年輕翼鋒空降曼徹斯特,一個穿上天藍色戰衣為新興豪門曼城打天下,一個則到掛着傳統大會牌匾的曼聯,披上最具象徵意義的7號球衣;五年過去,前者奠定球星地位,後者只能轉戰法甲重生。史達寧與迪比,當年同處一市卻命運迥異,周六於曼城對里昂一戰相遇,齊背負球會向歐聯首冠進發的使命,勢決高下為命運作交代。
文:盧卡東尼
25歲的史達寧當年承受「二五寧」污名,背棄栽培他的利物浦,以4,900萬鎊轉會曼城。這個一意孤行的決定,縱使至今仍遭紅軍球迷唾罵,但從他今天所獲的名氣、榮譽以至事業發展來看,確實不是錯誤的選擇;在曼城,他遇到了哥迪奧拿,一位能發掘他最大潛能的領隊,使他從以往只顧埋頭「死去」的純正翼鋒,改造成一位大局觀強、踢法更靈活以及傳球和埋門都有所提升的全能戰士。
史達寧的進步能從數據反映出來。自得到哥帥指導而越見成熟後,史達寧對上三季入球數字大幅飆升,今季在各項賽事已入31球創個人新高,亦取代隊友阿古路自11年入「城」以來的首席射手地位,16強次回合淘汰皇家馬德里開紀錄一球,更令他達到效力曼城的百球里程碑。
對於個人級數在這幾年大大提升,史達寧說:「一切取決於心態,我常想着自己是為足球而生,沉迷於如何提升入球、如何讓自己復原更快及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你在曼城擁有最好的設施,你就要想辦法去善用,想辦法做到最好。」
入「城」五年,史達寧收穫2座英超、1座英足盃及3座英聯盃,去年奪得英格蘭足球記者協會(FWA)頒發的足球先生,正如他所言,努力求上進的態度讓他換取了這些殊榮;反觀與他同年轉會、加盟同市宿敵曼聯的迪比,命運相對坎坷,這與他本人年少過份貪玩有關。
26歲的迪比由名帥雲高爾提攜,在轉會前1年以20歲之齡首踏世界盃舞台,演出有驚喜,也促成他及後獲恩師邀入「魔」。在燕豪芬初試啼聲,迪比被譽為具備當年洛賓出道一樣的潛力,可惜以約2,500萬鎊的身價轉投曼聯後,在節奏相對更快的英超迷失了自我,更要命是他過於自命不凡,以為繼承了7號球衣就能為所欲為,沉迷於名車、時尚而遭到古列治等名宿批評;一直無法證明實力,連雲高爾任教後期也將他打入冷宮。
到摩連奴翌季接手,更名正言順在半年後將迪比出售,結果轉到法甲打滾,在里昂這三年半竟一吐烏氣,今季在歐聯屢建奇功,近六場上陣的比賽都有進賬,包括16強爆冷淘汰祖雲達斯的次回合,12碼開紀錄一球為球隊打下出線強心針。不過,迪比的翻身是在被公認為歐洲五大聯賽水平最低的法甲,無論如何,星味當然比不上如日方中的史達寧,不過這次若能在歐聯舞台甚至史達寧面前威一次,在這趟未走完的球員道路上,仍不知誰能在未來更成功。